招远市城市交通规划(20052020)(3)
乏必要的吸引力,成为招远市摩托车发展剧增的一个比较大的因素。通过对招远市公共交通发展进行系统地分析,除了由于小城市普遍存在的公交客源、出行距离等方面的原因外,我们将招远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交发展缺乏有效的政策保证,公共交通发展投资建设不足,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城市规划中,缺乏为公交预留用地,公交首末站点和中间站点得不到用地保证,缺乏公交保养场、停车场等公交发展、运营的基本设施保证。
②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设置随意性大,缺乏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的结合居民出行实际情况,实用有效的公交发展规划;
③在公交的运行管理方面,没有引入先进的公交运营管理手段,致使公交运营效率低下,公交企业经营效益不好,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公交发展环境。
基于以上对招远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分析,我们提出招远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调整和线网布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①慎重调整现有线路。当前招远市运行的公交线路基本上都是经过多年的运行检验,乘客业已养成了一定的乘车习惯,随意改变现有线路必将影响到一部份居民的出行。
②对现有站点尤其是市中心公交站点,进行大规模的检查,改善公交停靠环境,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设置停车港湾;改善乘客的候车环境;改建公交候车亭使其更明显、更醒目,提高其吸引力,使其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④在进行新线路规划的时候,要充分协调好新线路与老线路的关系,尽量做到新线路的开辟不影响已有线路的运营效益。
⑤公交首末站点尽可能布置在出行发生的源点和交通集散点。在交通集散点还要充分考虑到乘客换乘的需要。
⑥当条件成熟时,可将中心城市和其它的次中心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通勤与交通纳入公共交通范畴。
⑦要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条件,均衡城区客流分布,紧密配合城市道路建设,及时填补道路空白。
2、合理引导摩托车交通
摩托车交通由于其灵活、方便,在招远市居民出行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占总出行的27%。从客运交通的速度和流量来看,摩托车是所有客运机动车方式中道
- 11 -
路空间利用最有效的使用者。在城市中,摩托车的车速和小汽车差不多,而对城市道路占有为小汽车的一半。尽管这样,摩托车的缺点却不容忽视,首先是安全问题,据招远市交通事故统计招远市市区 42.7%的交通事故与摩托车交通有关系;另外,摩托车噪音和废气排放量都相对比较大。从世界范围来看,尤其在大城市,对摩托车交通的管理多持抑制态度。从摩托车的发展模式来看,有两种不同的模式:意大利模式——摩托车拥有量稳定在一个适度的水平;台湾模式——摩托车拥有量迅速达到饱和。从1950年以后,意大利的摩托车拥有水平一直高于小汽车拥有水平,直到1963年,适合当时购买力的超小经济型轿车出现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此后小汽车持续增长,而摩托车拥有量一直维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1990年意大利每千人拥有小汽车485辆,摩托车96辆。台湾的摩托车则按照另一种模式发展,1975年台湾每千人拥有摩托车63辆、小汽车5辆,但到1992年,摩托车已达到485辆/千人,而此时的小汽车水平是146辆/千人。由此可见,交通工具本身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前,招远市整个市域内摩托车拥有量是每千人177台,中心城区的千人摩托车拥有量还要高于这个数字。为了减少由于摩托车造成的大量的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将招远市的摩托车拥有量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在对招远市摩托车管理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①城市交通控制要从被动式交通管理模式转向主动式交通管理模式,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进行交通需求管理是相当必要的。要减少摩托车交通,首先管理部门要为居民出行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出行方式。
②通过交通法规的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
③在交通频度大、马路狭窄的地区,实行按指定路线、指定方向、指定时间运行、避开车辆高峰、避开主要交通干道、限制车速等措施,以减轻城市交通拥挤压力,保证车辆行驶和行人的出行交通安全。
④对摩托车实行认证制度,制定相关的法规对上市摩托车进行相关检验。 3、正确对待自行车交通
我国是自行车王国,招远市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自行车交通小于摩托车交通方式的城市,但由于受到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公交服务水平较低的限制,自行车在招远市的居民出行结构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对自行车交通的态度上,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在交通各
- 12 -
个环节中大量存在的自行车降低了城市整体交通效率。”、“自行车给城市市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主张严格限制自行车交通;另外一个观点是“城市交通是为大多数人而非仅仅为车辆服务的,限制自行车是不现实的,甚至是违背民意的”。对于现代的城市倡导的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等方面分析,显然第一种观点是不可取的。
对于整个城市而言,保持自行车合理比例既是现实需要,又对城市整体发展有利,因此,在招远市应采取合理发展自行车交通的战略。
招远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的战略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顺应机动化的需要,自行车出行向机动化转移的时期。这阶段的重点一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将长距离、不合理、不得已的自行车出行转化为公共交通为主题的机动化方式;二是通过加密、整理路网和交通组织,进行机非分流,减少机非干扰,提高道路设施使用率。
第二阶段是机动化达到较高水平阶段,保持自行车作用的时期。这阶段重点是提供良好的自行车通行条件、公交换乘系统,广泛宣传环保意识,鼓励短距离自行车出行政策等多种措施,保持自行车在交通方式结构中的合理比例,使其应有的作用得到发挥,避免私人机动车交通方式的过度使用。
4、营造良好的步行交通环境
在交通设施的设计上应照顾到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的生理特点,特别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应注意上述人群的无障碍设计,注意保护弱者;
从空间分布上看,步行方式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说明老城区急需配套较为齐全,管理到位的人行设施,较好地改善步行条件。
目前我国城市设计普遍存在着“一重两轻”的问题,造成动态交通设施与静态交通设施不匹配、快行系统与慢行系统不匹配,这里的慢行系统指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系统。步行交通质量是体现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闲暇时间的增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信息化程度提高,对残疾人、少年儿童出行的关怀等将带来步行出行需求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须加强步行空间的改造和管理,努力塑造一个安全、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
我们提出对招远市步行系统采取以下发展战略:
①争取所有人行道道面施行永久性门厅化铺装,并设施盲道、无障碍坡道;
- 13 -
②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直接设置柔性或绿色隔离;
③交叉口、人性横道处设置人行信号灯,对于车道过多的道路人行横道设置行人二次过街设施,确保行人安全过街。
5、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
根据城市交通网络广义容量模型,从城市交通容量方面入手,预测规划期末小汽车拥有量。一般对小汽车高峰小时出车率采取三种模式,即:鼓励型(出车率30%)、竞争型(出车率20%)和限制型(出车率10%),根据招远市实际情况,建议老城区内 …… 此处隐藏:284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综合文档]应答器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A1
- [综合文档]教师 2012年高考政治试题按考点分类汇
- [综合文档]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竞职演说
- [综合文档]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考试--题库(
- [综合文档]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
- [综合文档]汉语拼音表(带声调)
- [综合文档]二年级 上 思维训练( 1~18)
- [综合文档]特色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 [综合文档]机床经常出现报警“X1轴定位监控”
- [综合文档]《电子技术基础》21.§5—2、3、4 习题
- [综合文档]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 [综合文档]CRISP原理 - 图文
- [综合文档]2017年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考答案
- [综合文档]浅析建筑施工安全毕业论文
- [综合文档]《回忆我的母亲》名师教案
- [综合文档]装饰装修工程监理规划
- [综合文档]三下乡心得体会-文艺
- [综合文档]柱计算长度系数 - 图文
- [综合文档]全流程思考,提高燃电系统热电转换率--
- [综合文档]2018年嘉定区中考物理一模含答案
- 433M车库门滚动码遥控器
- 8、架空线路施工规范
- 大学四年声乐学习的体会
-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再认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小结复习
- 小学六年级英语形容词用法
- 第2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课件01(岳麓版
- 2015年天津大学运筹学基础考研真题,考
- 微机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于海生(第2版)
- 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 Delphi程序设计教程_第1章_Delphi概述
- 第八讲 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勘
-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2.3构成物质的微粒(1)
-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
- ch6_冒泡排序演示
- 第4章 冲裁模具设计
-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论文[终稿]
- 再议有线数字电视市场营运模式
- 昆明供水工程监理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