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专业资料 >

最新版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11
导读: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 选择题 第一章:先秦 1、《尚书.尧典》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书,中国古代最早的文论资料。“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志”本义指志向,但笼统的说它指人们的主观方面,包括思想感情在内。所谓“诗言志”是要求诗人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

选择题

第一章:先秦

1、《尚书.尧典》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书,中国古代最早的文论资料。“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志”本义指志向,但笼统的说它指人们的主观方面,包括思想感情在内。所谓“诗言志”是要求诗人在在有了对现实的真情实感的前提下以抒情的笔触,反映激动过他的现实。

2、“思无邪”出自《》,是孔子对《诗经》内容的概括,所谓“思无邪”就是“思无邪”,具体的说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淫”、“不伤”即是要求“约之以礼”,做到“中和”。孔子强调文学形式和内容并重的观点是:“文质彬彬”。“辞达而已矣”是孔子对文学语言提出的标准。

3、“兴、观、群、怨”体现了孔子很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可以兴”,说明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作用;“可以观”,说明诗歌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作用;“可以群”,说明诗歌可以交流思想感情,使人们互相切磋,达到团结的目的;艺术文学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可以怨”,说明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对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

4、“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

5、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

6、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尽美矣,又尽善也" )

7、墨子反对艺术(歌舞)提倡非乐。主张文学的实用依据是是“”,“何为三表?”——古者圣王之事,二: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三: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名之利”(意思是:要求根据古代圣王的实践经验,参酌当时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在“刑政”的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符号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立言”之法。他所说的“言”指广义的“文学”与“言谈”。

8、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非乐》篇中。

9、荀子曾在《解弊》中批评10、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1、《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崇尚自然,反对人为),他的观点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他说文章写作的精妙之处,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并非语言所能表达的。

12、关于庄子“言意”关系的理论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不传意”)。

13、《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14、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庄子》较深的影响)

第二章:两汉

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发愤著书"说)

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卫宏)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

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毛诗大序》)

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6、《毛诗序》的中心内容是:强调诗歌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关雎》是表现“后妃之德”的诗篇。

7、《毛诗序》认为变风、变雅的产生,是由于现实政治发生变化的结果。它肯定了诗歌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把文艺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变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说明变风、变雅的产生,人民讽刺上政,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8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都是对“发展。

9、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论衡》主要是在哲学上阐述他的进步主张。如《艺增》、

《超奇》、《自纪》,都是他在文学方面的见解。王充对“华而不实,伪而不真”这种文风,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疾虚妄”、“归实诚”的主张,对“虚妄”的文风进行了批判。

10、王充《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11、汉赋所表达的内容:一是抒下情,通讽谕;二是宣上德,尽忠孝。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1、最早提出"文人相亲,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他指出自古文人相轻,原因是“善于自见”。

2、曹丕提出用“审自以度人”的原则,克服“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毛病,这就是他作《典论·论文》的主旨。

3、“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典论·论文》

4、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

5、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曹丕和陆机)

6、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陆机的《文赋》

7、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遗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这里的"会意"是指(具体构思)

8、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著作是(《文心雕龙》)

10、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11、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12、《文心雕龙·神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驿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授于思,言授于意”

13、刘勰指出创作构思时的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想象可以飞越千载,任意翱翔。思维活动一定要寂静地,专注的,聚精会神的进行,让自己的想象,上接千载,视通万里,眉眼之间,浮现着风云变化的种种景色。主观的想象不能离开客观的事物。

14、刘勰对作家的要求:一“积学”,不断积累知识;二“酌理”,不断增长才干;三“研阅”,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四“怿辞”,逐渐掌握运用文辞的技能。

15、《文心雕龙·情采》“情”指思想感情,即文章的本质。属于思想内容的范畴;“采”指作品的文采,即语言技巧,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

16、刘勰指出诗人与辞人创作态度的不同

能量体裁衣,修短适度,能够“要约而写真”

由于本末倒置,遗真逐伪,文章必然“淫丽而泛滥”。

17、《文心雕龙·物色》

是客观事物,是创作的客体。

18、《文心雕龙·知音》

19、“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等出自

龙·知音》。

20、《文心雕龙·序志》文如雕刻龙纹一般,以此来比喻作文的精细和要讲究文采。

21、阐述《文心雕龙》一书的大致内容及其体例:一阐述自己关于文章写作的基本观点;二论述文学的体裁问题;三创作问题;四批评问题;五:最后在《序志》篇里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统领各篇。

22、《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格",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23、与《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最高成就的是(《诗品》)

24、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直寻" )

25、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是《诗经》和《楚辞》

26;主张诗的自然美,强调诗的形象性,的兼顾运用。

反对形式主义的诗风,

抨击“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哲理诗。

27

28、

第四章:唐宋

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

2、提出诗歌应该""主张的是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3、

诗歌复古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复古,具体地说,就是恢复“正始之音”。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的一个纲领。

4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是陈子昂对齐梁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

5、"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是陈子昂对齐梁诗风徒具华丽词藻而匮乏深微的情志寄托的批判。

6、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齐梁文学提出了"莫传"的批判,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7、陈子昂受到皎然“复多而变少”的批评的原因是:他执着于超越六朝而恢复古道,故重于因袭而缺乏创新。

8、杜甫的,它属于横”。对初唐四杰的评价是:“王杨卢骆当时体,劣于汉魏尽风骚”。

9、皎然的诗论作品除《诗仪》一卷外,最重要的是《诗式》

10、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皎然。

11、皎然指出诗是“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虽非圣功,妙均于圣”。 12

睹文字”。

14、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该诗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5、“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16、白居易对南朝文学的评价是““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杜甫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7

,他所取者在于“美刺兴比”(为诗歌的最高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文学应为时政而作,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除此之外,吟咏性情之作皆不足道。他

18、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格境界

最新版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816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1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