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专业资料 >

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学习与思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28
导读: 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学习与思考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7 秋季教育论坛分论坛上的讲演 发表时间:2007/9/24 15:21:23 吴 平 中国工程院教育咨询项目组曾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咨询报告》中指出,我国工程教育当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

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学习与思考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7 秋季教育论坛分论坛上的讲演

发表时间:2007/9/24 15:21:23

吴 平

中国工程院教育咨询项目组曾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咨询报告》中指出,我国工程教育当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上,近年来不是越来越密切,而是越来越脱离”,“学校的工程训练和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已被大大削弱,使得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下降”,“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远远不够”。无论这一报告是在哪一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要培养和造就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必须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这既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一种教育模式,既有利于人才培养,也有利于企业研发生产,企业、学校双赢才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

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什么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它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的不同环境和不同资源,努力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课堂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有利于书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辩证统一。

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它突破了在相对固定的校园课堂授课为主的人才培养的单一的模式。是企业参与办学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

现代合作教育的创始人是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的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1906年,他推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据资料记载,赫尔曼·施奈德从自己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培养工程师只靠大学教学和实验室是不够的,工程师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和技能只有通过生产实践才能获得。于是,他用“学工交替”的方式来培养工厂技术人员。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在工作中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1921年,美国安提亚克学院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业。他们认为合作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而且也能促进学生个性、身心、能力和人格的发展。这一做法第一次将合作教育功能从单纯提高学生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能力提升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合作教育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而且把它与教育的整体目标和学习的全过程联系起来。

196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为这种独特的培养教育模式奠定了发展的基石。此后,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北美、欧洲、澳洲以及日本等30多个国家迅速推行。

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成立,标志着合作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潮流。 在中国,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日益受到政府、企业和教育界的重视。建国后,党的教育方针特别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与联系,也学习和借鉴了国外合作教育的有益经验,在一部分高校进行了试点。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1991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会,也即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有130多所高校和20多个大型企业、科研单位组成,涉及石油、煤炭、冶金、农业、汽车、航空、交通、电力、机械、电子、化工、纺织、轻工、医学等十几个行业,遍布全国二十几个省市,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阶段。

1997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由民间组织的试验,走上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阶段。并将“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更名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更名扩展了合作教育的范围和内涵。

2、为什么要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

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现在,学校与社会携手,教育与经济结合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为什么?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国内外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大学功能在现代社会日益拓展的必然结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1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圆桌会议报告》指出:“要想形成适应21世纪要求的学习,教育体制应不同于现在的模式。

可能最重要的方面将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和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

希尔斯《学术的秩序》中论述了“面向社会实践的教学理念”:大学必须“走出其象牙之墙”。它必须走进街道、车间和办公室。必须把街道和车间带进大学。必须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大学必须承认,学习不能仅仅在、甚至主要不是在图书馆、实验室、演讲厅和讨论班上完成”。必须对学生的“校外经历”赋予学分。“挡在挣钱与学习之间的墙”必须拆除。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因各校办学历史、培养目标的区别,合作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有一部分是体现在培养方案中的合作教育,很具体地存在着,也有一部分是在培养方案中看不见但潜在的合作形式,如社会实践。因合作教育模式不同,各高校创造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实践形式,如:工学交替式(即理论学习+企业实践+理论学习)、 311 模式(3年理论学习+1年企业实践+1年回校学习)、中后期结合形式(三、四年级时安排一次较长的社会实践时间)、2+1模式、订单式、“三明治”式等等。 在综合性大学,合作教育有以下几种模式:

1、在项目基础上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组织能力。一部分大学教师在申请到科研课题后与企业合作,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得到组织、设计、操作、管理等多方面的锻炼。或者类似于教育部“质量工程”二期中的“大学生国家创新实验训练计划”,老师或学生有了课题后到实验室、科技园、企业单位、科研所进行。纵向课题如此,横向课题更是受企业委托所立项,与企业直接挂购,明确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研发新产品。这种教育模式相对自由与开放。课题应避免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

2、在实习基地、中试基地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融书本知识于实践。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和科研院所上课、实习。带着毕业设计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掌握第一手资料,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这一阶段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会产生茫然情绪,不知道要实习什么。但随着日子的流逝会体会到专业的内涵与自己的不足。选择什么样的实习基地、中试基地是很重要的。一旦与企业签约,它必须承担指导实习的责任,才可保证效果。有的企业在实习的学生中挑选自己需要的人才,又打通了就业的通道。这种模式适合所有类型的高校。如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培养模式。

3、量身打造,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又可以专门技术培训为重点。适合于职业教育和某些企业与高校直接签约培养的模式。如在校国

防生就是接受部队、学校双重管理,毕业后有明确的去向。也有企业在学生二年级时就下好“订单”,学生在培养方案之外,必须接受该企业另外增加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如我校动力与机械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与广东核电集团的合作,中广核每年签约50-60名本科生。

4、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如国际软件学院后二年的课程请微软公司、东大企业的设计人员来上课,直接讲授最前沿的高新技术。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分析

1987年第五次世界合作教育会议上,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对合作教育作了六条定义:

(1)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总体安排;

(2)有一个妥善安排的教育计划,这个计划由一个教育单位和一个使用单位共同商定并管理实施;

(3)所安排的生产工作是教育计划中的整体组成部分,也是最后考核评定的重要部分;

(4)这个计划有正常的起始和结束的学习期限;

(5)工作经验部分要包括生产劳动,而且在整个计划中要有合理的比例;

(6)这个计划不管在什么水平上都要保持高质量。

后来,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又进一步明确:产学合作教育就是工读一体化的教育。 对照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要求,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以下问题上还有待加强:

1、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就像国外对接受实习学生的企业可以减少税收一样,中国也要在国家政策方面调动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用政策和机制保证企业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尽量避免出现请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多是找关系,靠朋友、靠校友帮忙的现象。一旦是企业找学校主动要求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政府应该出台相关财政、法规等各种政策,注意产学研合作中的制度建设。

2、提倡各校用最适宜自己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独具优势。因此,职业教育可以有更为全面、灵活的合作方式,不限于某一种模式,争取宽松的办学环境,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在综合性院校则要注意开辟合作途径,在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与企业、科研院所

合作。“最适宜自己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就是形成自己的特色。可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践过程、教学效果的考核,对学生实践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及实习报告要全面考核,设立相应学分,防止走过场。

3、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双赢,方可持续

企业必须获取相应的效益才会与高校合作。有的合作教育看似无利可图,但多是借用高校的无形资源,而更多的合作教育功利性十分明显的。有的企业愿意合作是因为学生成了廉价或无价劳动力;有的是带有附加条件的,在什么样情况下他才与学校合作等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学校既要注意合作教育中切实解决企业问题,也要注意不要形成只合作不教育、学生只能看不能干的现象。没有技术成份的简单操作可以让学生干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毫无道理的。甚至有的学校从给企业输送劳动力中获取利润。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鼓励学校与中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他们排忧解难,切实推动企业发展,才能把产学研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诚信是产学研各方形成良性互动的基础。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技术价值确定的问题应该用法律来保障。如果价值不确定,成果就难以转化,转让关系不够彻底,知识产权就得不到有效保护,所以必须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监督协调机制。

4、建立和加强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高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应该建立、巩固和加强现有的产学研基地,并积极开辟新的产学研基地,有重点地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为加强实践教学、强化产学研三结合创造良好条件。

5、产学研合作教育并不等于忽视或放松学校教育

产学研合作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类型。必须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如制订培养方案中,教育部文件强调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案例教学、PBL教学、诊所式教学;强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管理上,按需培养,因材施教,建设开放式实验中心,要求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科学研究训练”课程,在高年级学生中鼓励争取国家级和校级“实验创新训练计划”和“业余科研”课题,鼓励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锡章.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教育研究.1999.6

2、张练.产学研合作教育值得关注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大学教育.2001.1

3、李庆丰等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7.2

4、于泓等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国高教研究.2003.7

(作者为武汉大学教务部部长、我院第二十八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二班学员)

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学习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7641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1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