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高等教育 >

成本会计新手上路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16
导读: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小会计走马上任,来到了一个外资企业,面对复杂的业务一筹莫展。没法子,边走边看呗。 下面就以一个实习生在工厂里的随着业务的逐步熟悉,将业务对应的分录做些呈现。 第一天:到材料仓看料来料往、车水马龙 仓库主管告诉我,物料是分内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小会计走马上任,来到了一个外资企业,面对复杂的业务一筹莫展。没法子,边走边看呗。 下面就以一个实习生在工厂里的随着业务的逐步熟悉,将业务对应的分录做些呈现。

第一天:到材料仓看料来料往、车水马龙

仓库主管告诉我,物料是分内外购管理的,在物料编码的第二位的数字有识别。实物管理上更是分开摆放。

去系统里看了看,知道材料采购是分内购和外购分别设置了两套仓库,仓库名称多的记不住,暂来个囫囵吞枣吧。业务虽然了解的含糊,可分录不会含糊。

采购时候的分录是:

借:原材料 据说是按照采购订单的不含税价格和数量来确定

借:暂估进项税 订单上有税率,根据材料金额×税率

贷:应付账款 订单的含税价格×采购数量,要分供应商核算

问了财务经理一个问题:供应商的款什么时候付是在哪里管理的?他告诉我,在供应商的资料维护的时候就有结算条件,采购订单下达的时候还可以做修改的,一般情况下是默认供应商信息里面的结算条件,他告诉我一般有:COD、前TT、月结、信用证30天。 先不管是不是

第二天,带着疑问找采购大哥

对系统里维护供应商信息,采购订单维护,结算条件,订单的后续管理非常想做个全面了解。第二天就去找采购部的李大哥了。

李大哥热心肠,给我展示了系统里供应商信息维护的界面,并把内外购供应商分别做了一个查询结果给我看了看。我问:我们公司只有内购和外购两种情况么?李大哥说:还有一种是转厂采购,我们把它当成了外购了。现在有个供应商既有外购也有转厂采购,给我们统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我问他:我们有采购退货么?李大哥说:极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退货,一般都是供应商来换货。因为换货不影响往来款,我们是通过调拨的方式来处理的。如果是真正的退货,就要开退货证明单让供应商开红字发票。

我回来后整理了下,今天也没有什么分录,如果退货,就是头一天那个分红冲红就行了。

第三天,继续找李大哥刨根问底

第二天晚上睡觉时想到一个问题,订单如果是没有交完就终止交易了,或者交了一部分,价格发生了变化怎么办?

早上带着疑问找李大哥。继续讨教。

李大哥给我看了看系统里采购开发部维护采购价格后的查询界面,原来采购价格是采购开发部去找供应商洽谈。谈完了还需通过内部的一系列审批流程,最后才能维护到系统里。 我问:采购开发录入了信息就生效了么?

李大哥:还需要把书面资料给采购监督,采购监督部有人专门什么这个价格。

我小声嘀咕:采购开发、采购监督、采购,这不是三权分立了么。

李大哥会心地笑了笑。

我接着问:如果您的订单交了一部分不交了,你怎么处理?如果中途价格有变化怎么处理? 李大哥说:如果交了一部分不交了,我们可以提出订单变更的申请,一般来说数量改小是不用通过领导审批。部门主管确认就可以了。如果价格中途有变化,那可以把改变价格那天之后的送货对应新的订单。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我问他:是不是价格变动前用之前订单,把订单改成和已经交完的数量一致,而价格变动日开始的送货,用新的订单就可以了。

李大哥非常赞赏的点了点头。看我理解能跟上,他接着说:订单价格变化,想要及时去维护、审批并让采购人员知道也很难的。而且有些时候重要谈判,可能10号去谈判,供应商如果高兴了,可能会从当月1号的送货就给我们比原来低的价格。

我满脸疑惑:那岂不是仓库收货单对应的价格和到时候的结算价格不一致?

李大哥说:我们采购付款的时候肯定会按照新价格付款,这个只要有文件、联络或邮件,我们都会把降价部分扣下来的。

回到财务部,找应付会计问了下,应付会计告诉我,这个价格差异,因为我们很多是月结。一般材料都用完了。所以我们采用的是直接调整成本。

借:应付账款 之前的挂帐

贷:银行存款 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主营业务成本 价格差异×数量

我有点模糊,我说,那增值税票怎么办?

他说,增值税票是另外做账了。

第一步拿到发票调整之前暂估的差异:

借:应付账款 降价金额×税率

贷:暂估进项税

发票认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税票上的增值税

贷:暂估进项税 第一次暂估金额-调整的差额

第四天:车间走走

洁净的地面,整齐的流水线,机器发出的声音、空调的声音、电批的声音,虽然不是高分贝,但是觉得嗡嗡作响。工人都穿着防静电工衣、工帽,有些人手上还带着防静电手腕和手指套。 我脑子里蹦出来三个字:料、工、费!!!

以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今天终于和实践结合了。流水线的物料是分阶段投入的,每个工位旁边都有自己这个工位需要用的零件、夹具、工具,前一个人做完了就放在皮带运输胶皮上。后一个工位的人伸手就可以拿到。工人的开支就是直接人工了(直接工人工资,是不是还有他们的社保费、工会经费等等?),费用的概念比较清楚,为制造这块服务的部门、资产太多了。时候不早了,改天再和大家聊我在车间的见闻。分录都整理在本子上了。

第五天:车间领料

今天车间的主管不那么忙,终于有时间找她了解一些情况了。我问周主管很多问题,都整理如下:

第一个问题是:请问周主管,车间主要都有那些业务?

周主管:车间主要是根据市场部的出货计划安排生产,生产管理部的计划担当会排出一个生产计划,并在系统里下工单(可以理解为计划给生产线的“订单”)。我们车间根据他们下的工单去领主料、辅料和包材组织生产,工单下达的时候会根据计划生产的成品编码的数量和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它的BOM清单来计算工单需领用的各个零件的数量(也就是需领用量),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生成的工单的基础上修改其中某些物料的编码(这种改动一般比较少,绝大部分都是直接按照BOM计算即可,这也要求BOM有变动时候及时去维护)。 正常生产领料的分录

按工单领用主料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按部门领用辅料

借:制造费用-辅料消耗品 ××车间或者××部门

贷:原材料

第二个问题:除了这种针对出货计划的生产工单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生产么?

周主管告诉我:除了刚说的每月这种量最大的生产工单,我们还会接到一些改修的指令,下达改修工单。有些成品因为客户订单变化到只有积压,我们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做改制。 我插话道:改修是不是是恢复功能、外观,做一些修理性质的工作?而改制工单是不是把成品改成另外一种编码的成品?

周主管:可以这么理解。

改修改制成品的系列分录

领成品时: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100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10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20

贷:库存商品 130

领用改修改制所需的物料: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15

贷:原材料 15

把损坏的物料退材料损坏仓:

借:原材料 15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15

月末对这个退仓的材料进行确认费用(计提)

借:制造费用-生产损坏 15

贷:其他应付款-预提材料损坏 15

如果将这笔损坏需要计入改修工单,则可单独做一笔结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15

贷:制造费用-生产损坏 15

另,当月的人工和制造费用按照工单的投入工时进行分摊(假定这种简单的分摊方式),分摊得到改修工单应该承担人工2元,制造费用3元。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2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3

贷:应付职工薪酬等 2

贷:制造费用-结转 3

改修改制成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 135+15

贷: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12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23+15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100

财务主管教我的技巧分享:

启用“制造费用-结转”科目,可以避免每个月都要按照制造费用的明细逐个转出从而节省工作量。到了年底,当12个月的制造费用都从制造费用-结转科目转完后,我们可以再做一次所有制造费用明细科目的转出:

借:制造费用-结转

贷:制造费用-明细科目

第三个问题:那改修工单和改制工单是不是不受BOM的控制,领料是不是有随意性? 周主管:是的,改修改制工单,都是领用成品,并领用一些必须的物料,同时也会把损坏的零部件拆下来去退仓。改修改制工单都会发生一些工时的投入,所以人工和制造费用都会有分摊到该修改制造的工单里的。

我的思考:如果有工单管理还好,我以后可以导出改修改制工单的领退料明细,来检查这个工单是不是有领料超过退料的数量。如存在就需要去跟进了。总觉得这里有个结! 第四个问题:研发部门要生产成品,是怎么管理的?

周主管:研发部门要生产一些样品,我们是通过研发订单来管理,用研发部门领料的方式从仓库领用一些材料做样品。如果是仓库没有的物料,研发部门有人会去采购,买来物料后交给车间做样品的生产。

我的思考:从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研发要用工单管理不太现实,而研发这块如果没有工单管理,后续的领料与入库并无匹配关系,多领少入怎么办?从产线挪料做了研发样机怎么办?心里迷雾笼罩着…….

第六天,到包装车间有大收获

产线上把产品做好后,就会装入塑胶袋,放进托盘,再放进泡沫箱。订单充足的成品有很多条生产现在做。我奇怪为什么放入而来泡沫箱就不再装入纸箱(carton箱或叫卡通箱)。索性到包装车间看看。

包装组的负责人姓包,可能是包青天的后裔吧。

我问包大哥:为什么车间不装进纸箱里?

包大哥说:车间的泡沫箱、托盘都是我们包装组领了送到产线上去的,纸箱我们领了直接放在包装车间。这些东西没有计入BOM里面,因为我们包装组领料的时候是按照产品系列作为部门领料的。

我问: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包大哥告诉我:工单里按照数量计算,比如我每年一个卡通箱里面可以装50个产品,一条生产线生产了4440个,最后40个不足一箱,包装箱、泡沫箱、托盘、纸托都在工单里不足一箱子用的。要去修改工单比较麻烦。另一个原因,车间领用了纸箱如果是封装起来,检测做起来也不方便。我们现在让质检的在送入包装组先做抽检,再送包装组机种捆包。这样不仅避免了工单领包材出现小数点后的领料,也避免了封箱后再拆箱来质检。

我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如此。

今天见到业务的分录: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领用包材(包材不在BOM的情形)

借:制造费用-包材 部门:产品系列

贷:原材料

月末结转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录入到具体工单

贷:制造费用-结转

第七天,到成品仓看看

在成品仓看到产品包装好,摆放在卡板上整齐划一排列好了准备入成品仓。

到了成品仓,看到包装组的人用叉车拖着成品送来了,卡板上还有日期、生产产品的生产线号、成品的工单编号和入库数量。

这个时候我对工单有了新的认识:工单就如一个池子,往里面注入的是三个管子: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直接人工,不管是上月有没有余额,都是投入,而这个投入是分别月份来核算的,这应该可以理解为历史成本,上月每一个工时要承担的人工是9元,本月每一个工时的人工成本是8元,那总投入就是上月工单剩余的工时×9+本月的投入工时×10了。

我的思考: 怎么分摊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个原则还有待会财务部进一步了解,等成本核算时候再详细问问。工单入库,如果全部完工入库,所有投入的成本由完工数量承担便是,可如果是部分完工,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划分?

分录还是不会有问题,先记下来: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在成品仓,看到了一些客退品,我问仓库主管:客退品是不是我们的库存?

王主管:如果客户是不要这个产品了,我们会入实体工厂,如果是拉回来维修后再交还给客户,这个是不入我们实体工厂。

我追问:不入实体工厂是什么概念?

王主管:我们系统里面设置了一个虚拟工厂,专门管理客户的退货、补货这一块业务。因为是没有售价和成本的信息,不影响往来,说白了就是只管理了数量和客户信息。

我明白了。如果是有值的退货,做出货时候的红字分录或者借贷反过来的蓝字分录就可以了。

冲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贷:应付账款

冲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如果款已经收到要退还: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如果是无值的退货,没有分录产生。但是会有维修费用的产生,带着疑问去销售部再了解吧。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第八天,去销售部了解客返品改修及收费

据销售部麦主管介绍:客户的退货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真的不要产品了——退货退款。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按17%计算

贷:应付账款或者银行存款

另一种情况不是真退,而是拿来给我们检测评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产品不良,然后划分责任决定是否向客户收取维修费。如果是收费的维修,客户会给我们维修费,我们要向他们开增值税发票。

借:其他应收款或者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按17%计算

相关的维修费用一般是三部分组成:维修损坏的材料的价值,维修产品发生的工时费用(人工和制造费用)。

我问:客退的产品不是退货退款,那系统里面我们怎么处理?

麦主管说:我们只管理数量,不作为我们的存货管理。

我有点疑惑:如何实现在系统里面只管理数量不体现成本?

麦主管娓娓道来:以前我们用易飞的时候,财务专门要求设置一套客退品的成品编码,这些编码和我们的成品编码只有一个字母的区别,但是这个客退品的编码是没有成本信息的。而用了SAP系统后,我们在虚拟工厂(等于系统另设置一个工厂来管理这些成品数量,没有开启成本的信息视图)。所以可以实现只管理数量不管理单价和金额了。所以退货不影响我们的收入和往来款。

我连连点头称赞:您的财务素养真高!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我接着问:维修是用工单来管理么?

麦主管说:生产部门会下达维修工单,这个工单名义上是工单,其实是一个归集维修费的单位,他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圈:在圈里先写:

①客退成品 无成本数据

②领用需要更换的材料 发生费用

③退损坏的材料 冲减费用

④根据工单的工时分摊人工和制造费用 计入分摊的费用

我纳闷地问:领了材料又退了材料,这个费用不是抵消了?

麦主管说:退的那个损坏材料财务部要做费用的。

我满头雾水,趁着中午吃饭的时间和财务主管了解了这个情况。

财务主管说:当月退损坏仓的材料,我们会计提——

借:销售费用-维修费

贷:其他应付款-材料损坏 (预提费用取消了,就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挂着)

等老板(总经理)审批了,仓库再做实物的报废——

借:其他应付款-材料损坏

贷:原材料/半成品

我接着问他:这个损坏仓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主管:调出当月损坏仓的所有入库明细,根据单据类型就可以看出来了,取的单价是当月的加权平均价格。

这下终于明白了。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回来细想剩下的分录

如果这个维修工单当月完工:

借:销售费用-维修费 材料领用-材料退仓+工时费用(人工和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良品料件领用

借:原材料 损坏料件退仓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等

贷:制造费用-结转

月末根据损坏仓的入仓明细计提,分录问主管时候做过了。

收取维修费的时候,在前文已经提到了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今天的收获真不少。

回家的时候和财务部王哥一起坐车,我提到了客退品维修费用的问题,王哥告诉我他们以前的公司是直接用销售部领退料来做这个的。

王哥说:我们销售部领用良品材料改修,退损坏和不良料件,损坏的材料和你说的做法一样先计提,而维修产生的工时费用我们是分摊给了其他完工产品了。

今天收获颇大,了解了很多业务,而且还学了两种维修客返品的思路。

第九天,返回仓库看看领料单的设置

了解到公司的程序:采购开发找供应商招标、定标——找一家或者数家供应商作为合作方——签订质量协议、商务合同、环保协议——组织供应商认定——将供应商信息和结算条件录入系统——录入采购价格信息记录(供应商/材料编码/价格/税率信息)——采购监督审核价格信息——下达采购订单——仓库收料——财务生成应付账款——采购部录入发票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信息并制作委托付款单——财务审核付款单据——出纳付款。这是一个完整的采购付款流程。

而物料入库、入库后的领用这些业务还是需要去仓库搞清楚的。带着一些疑问来到了仓库找了金主管。说明了来意,金主管就给我介绍开了:

采购部发出PO給供应商——供应商依PO送货——仓库仓管员根据送货单做系统内对应PO的收货——登记物资收付卡——仓库组长审核仓管员录入的单据,这里是采购入库单的流程。

我问金主管:采购收货我们是如何对应订单,订单是否有分类?采购收货是否对应不同订单类型设置了不同的收货单别?

金主管: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采购单订单分了外购采购订单、内购采购订单、转厂采购订单。所以我们的收货也有对应的三类收获单别——外购订单收货单、内购订单收货单、转厂订单收货单。

我接着问:退货如何实现?

金主管:采购会下对应的退货订单,三类采购单对应有三类退货订单——外购退货订单、内购退货订单、转厂退货订单,仓库也有三类对应的退货单——外购订单退货单、内购订单退货单、转厂订单退货单。

我想了想,觉得采购退货也不会那么频繁吧,就问金主管:退货多么?

金主管:退货不多,一般都是供应商拿良品来换呀。我们设置了一个仓库“供应商换货仓”,如果有不良品,先把物料退到来了不良仓,供应商拿走的时候,从不良品调拨到供应商换货仓,归还的时候,从供应商换货仓调拨到良品仓即可。

我让金主管给我看了系统内对应单据,导出了一些数据来做了按供应商送货的统计。看了前十大供应商的供货金额。一个上午转眼过去了,人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索性请金主管出去搓一顿。边吃边聊。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我接下来问了金主管很多问题,也在系统里给我看了单据设置,并查了当月的一些单据给我看了看,部门领料单和工单领料单都有底单在仓库,所以都把原始单据给我看了看,加深了理解。

首先是部门领料单,现有仓库是分了几大类:研发领料单和研发退料单、消耗品领料单和消耗品退料单、维修领料单和维修退料单。研发领退料是计入研发支出,一般来说因为样品不会做销售,样品都是做无值入库。

据我了解的一些情况:有些企业少批量的出货也会用研发领料单来做,我问金主管:如果确定20台产品是要出给客户的,是否会要冲销研发费用?

金主管告诉我:针对这种情形,财务会估算产品的材料成本,将这个研发生产的样品入库来冲销研发费用。

我觉得研发生产应该是不能适用保税料件的,所以问金主管:研发样品可以领用保税材料来生产么?

金主管:因为保税物料由海关备案,样品一般是没有备案的,样品也不会用于出口,所以如果领用保税物料生产样品,海关这块的帐册就没法平衡,因此我们公司是禁止研发领用保税物料的。

我接着问:消耗品领料单是用有特定部门领用?

金主管:是的,这些是生产辅助部门,包括各个产品系列的部门领用一些辅料、少量材料、测试用品、厂内用品。

我有些不解:生产辅助部门是不是包括制造系统的生管、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各个计入制造费用的部门?生产的辅助部门为什么会领用材料?如何区分辅料和厂内用品还有消耗品?

金主管看我发连珠炮一般问他都笑了: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1)生产辅助部门出了你说的那些制造系统的部门外,还有我们按照产品系列设置的部门——电视车间、空调车间,这样便于他们各自领用辅料,最后是你们财务为了得到准确的基础数据来分摊费用核算成本。

(2)辅助部门领用材料或者成品去做一些测试或者检测(比如环保检测),领用后这些物资基本都报废没法使用了,我们会在她们领用的时候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3)物料分类我教你一个法子:辅料是用完后在产品上可以找到的,比如锡线焊接后在产品上看得到,消耗品则是在生产中会消耗掉,在产品上看不到,比如酒精,厂内用品是在产品生产中会用到但是产品上看不出来用后就会废弃,比如清洁用的棉签、碎布。

先把已经了解到的业务的分录记下来:

采购入库:

借:原材料

借:暂估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暂估

发票到: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暂估进项税

研发领料: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材料

贷:原材料/半成品

消耗品领料

借:制造费用-消耗品-材料/辅料/厂内用品/测试用品 按部门核算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贷:原材料

头一天了解了维修工单的处理思路,这里又了解到部门领退料方式来维修产品的思路了,姑且理解为我们技术人员拿着材料出去给客户维修产品,用不着下工单了吧(呵呵)

维修领料:

借:销售费用-维修费 10

贷:原材料 10

维修退料:

借:原材料 8 损坏了要退损坏仓

贷:销售费用-维修费 8

月末计提损坏仓费用:

借:销售费用-维修费 8

贷:其他应付款-维修费 8

次月批准报废:

借:其他应付款-维修费 8

贷:原材料 8

生产工单领料分录: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半成品

第十天,找人力资源部了解工人工资计算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各部门工资按部门统计这个我能理解,可是在车间的时候正巧员工中途休息,他们聊到了计件的话题。所以很想从我这个专业的角度来了解下计时计件到底是怎么个分开统计法,后面财务上的核算又是怎么做的。

终于约到了人力资源部梁部长。请他给我介绍薪酬相关的知识。

他和我说:月薪人员这块的工资计算你入职时候我和你讲过了,你应该还记得,平时加班1.5倍,周日加班2倍,节假日加班3倍。

我对3倍比较好奇:我们计算工资的系统里面把加班分这么细么?

梁部长说:节假日加班不是很多,把节假日加班的小时数乘1.5后加在周日加班里就可以了。

我迫不及待的问:给我介绍计时和计件吧。

梁部长说:日薪人员我们定了一个月的工资比如1100,也给他定了日工资53元。如果这个员工是计时工,有加班时计算加班费的方式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还有一些特殊岗位的补贴和夜班的补贴。如果员工是计件,我们会给这个工位计算出一个8小时的标准产量来,做完这个标准产量他就能按照每个产品多少钱拿到工资,超出部分按照1.5倍计算,周末计件生产的数量按照2倍计算,节假日按照3倍。

我问:我知道现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已经很艰难,员工还有哪些收入?

梁部长:员工还有一些楼长、室长补贴,优秀员工和优秀集体的一些激励,服务超过3个月,每个月都有服务奖,超过半年和一年的服务奖会更高。计时工还有超产奖。员工都交社保,公司是大头,公司为每人每月要交200左右。

我接着问:那我们计时和计件都存在,工时统计不是很不好弄了?

梁部长说:这个你需要再找生管部了解一下,我们人力资源部计算工资是按照月末各条线提交的人员名单,结合系统里面的出勤数据来给计时工计算工资,计件工资是产线各主管负责汇总再交给我们。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我大致明白了工资计算的思路,谢过了梁部长,又返回了生产车间找生管部负责工时统计的专员。

了解到的信息大致如下:

生产线每天按照线号会提交计时和计件的数据,计件部分也会按照当天出勤人数和加班情况统计一个投入工时,所以投入工时的数据还是可以得到的。

每月各条线之间有人员调动,但是提交给人力资源部计算工资的人员是月末的人员状况,这样各条线月末的人员,并不是都为这条线工作了一个月的,所以分摊人工成本的时候不能按照月末在册人数的工资直接计入各线对应的产品里,而是需要按照投入工时做分摊。

这时候想起了jinwa老师的书里告诉我们人工成本二次分摊的思路。通过这次了解后,更加深了理解。

一个员工的基本工资1100,加班加上社保支出,就需要3500了,还有公司提供的带薪假、返乡探亲补贴、培训和旅游、伙食补贴,宿舍和水电等支出,相关后勤保障和公司内部的一些娱乐设置,看来一个员工的真实成本少则4000,多则5000了。

想起最近了解到的以机代人(用自动化设备替换人工操作)、精益生产和人口红利(8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80年代以前出生的适龄劳动力充足给中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80年代后出生的人减少,适龄劳动力人数减少,人工成本上涨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非常的薄,不得不朝内地搬迁或者想越南、印尼搬厂),觉得制造业的日子真不太好过。

且说分录:

直接工人相关的支出,不管工资、社保,都是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下,千万不能去设更多的三级科目,因为核算成本时候分三级科目会导致非常大的工作量。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公司承担)

成本会计之成长之路

其余的开支计入了制造费用或者管理费用或者是从工会支出,暂且不表。

第十一天,班师回朝,了解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摊

第十二天,整理成本核算需要的数据资料

第十三天,做成本核算

第十四天,试作成本倒轧表

第十五天,心中疑窦一一解开

第十六天,看主管做财务分析

今天讨论到了财务如何参与产品定价的问题,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成本会计是需要灵活处理业务的。在没有量产的情况下。不妨参考业务外包的思路来做成本的测算。

业务外包是把这零件外发给成熟企业去做,他们会报一个加工费,加工费包括了他们的人工、制造费用和毛利。

费用估算的时候,并不只是一个厂租的问题,大小费用可能几十项甚至上百项。事前的测算,并不需要做那么细。

业务初期,没量产,所有费用真实归集起来,分摊到少量产品。成本是天价,再想要有利润,对外的报价是毫无竞争力的。

所以参考同行业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司自己的报价也是很多公司的流行做法。价格上有竞争力,拿到足够的订单,摊薄固定成本,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生存下去。

90%的公司,报价根本不用财务参与。因为财务的数据滞后严重,可靠性差。而且很多会计根本不懂市场。提供的数据不可靠,反而误导销售定价。

新产品的报价,从BOM出来、标准工时出来的时候,在结合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定价,就能定下来了。新产品一般在成本上是有优势的,制造成本都是假设量产后来测算。一般是保证自己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且比市场同类产品或者比自己之前的老产品价格要低一些。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有竞争力。所以,定价的数据是在采购之前就应该有了。这个时候采购开发部、研发部他们都能有这些物料的采购价格和工时费用的数据。

产品制造成本=BOM物料×最新采购价格+产品标准工时×单位工时的直接人工+产品标准工时×单位工时的制造费用

定价=产品制造成本+毛利=产品制造成本+分摊期间费用+税前利润

定价<升级换代前产品的单价

定价<竞争对手同类产品定价

这些都是一个会计应该了解的。

今天一个学员问我,也不是完全停产,工厂有些月份产能利用严重不足,费用如何分摊?能保证成本比较准确。

答:成本和费用很多时候界线并不是很清晰。在实务中,我们知道如果是完全停产可以把制造相关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而产能利用不足的时候,就需要设定费用划分的依据。比如我们按照淡旺季设定正常生产的一个工时。假设淡季的投入工时在15万,旺季在25万,针对一些固定费用、和工时没有线性关系的费用(也不一定是固定费用,比如为制造服务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生产技术、

成本会计新手上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7109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1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