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按字母排序(8)
答: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实体法依据有:(1)法律。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的其他法律。(2)行政法规。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其名称有条例、规定、办法。(3)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仅
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5)审理的对象不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而适用二审程序审理的则是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6)程序的性质不同;审判监督程序是为了纠正人民法院生效判决、
保障条件。行政优先权主要包括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和推定有效权。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为了保证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提高行政效率,国家必须向行政主体提供各种物质条件,
如财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等。
裁定的错误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程序,不具有审级性质,是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与受理法院不在同一地区,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的一种事后监督和补救措施;而第二审程序是按照两审终审的司法原则设置的,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地方性法规时,应当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
答:A、法律依据。是决定行政组织法是否合法的条件之一。B、隶属关系。指
关依法所适用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是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继续审理。
行政机关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以及它们之间的权责关系。C、职责权限。指行政机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关的主管事项和行使权力的范围。D、任职期限。指对行政首脑任职期间有明确化特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作为法院审理发生在民族自治地方
答:适用行政诉讼法原则; 同等原则;对等原则; 适用有关国际条约原则;
的规定。E、机构设置。指行政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F、人员编制。指行政机的行政案件的依据。
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
此外,《行政诉讼法》第53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关的人员定额及各种人员结构。G、其他事项。如生效条件等。
答:(1)适用行政诉讼法原则。《行政诉讼法》第70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行政许可的特点是什么? 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S
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
答: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通常具有普遍性。 什么是即时强制?
答: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什么是行政救济?
答: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是什么?
答:(1)提起的主体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级人民检察院。而有权提起上诉的则是享有上诉权的当事人,并且当事人的上诉必然引起第二审程序的发生。(2)提起的条件不同;只有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而只有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
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适用本法。法律另有规定除外。(2)同等原则。又称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的诉讼权利和负有同等的诉讼义务。(3)对等原则。又称相互原则,是指国家之间在对待对方公民、组织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时相互对等。(4)适用有关国际条约原则。(5)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 T U V W X
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行政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答: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主体的特征是什么?
答: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是能以自己的名义
答:行政许可的特点有:(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一般都以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前提,行政主体并不因行政相对方准备从事某项活动就主动地颁发行政许可证。(2)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不同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对行政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而是免除相对方某种不作为义务使相对方可以行使某种权利。3)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要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并应以正规的文书、格式、日期、印章等形式不予批准和证明。 行政职务关系变更的情况有哪些?
答:罢免、撤职、辞去领导职务、免职、降职、转职、调职、升职。 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职务关系的内容(职权、职责等)发生变化,此谓职务关系的变更。主要发生于下列情况:(1)罢免。指按照法律规定,有罢免权的机关(一般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因违法失职,不宜继续担任原行政工作人员所实行的一种措施。(2)撤职。是有权机关对违法失职公务员作出的一种行政处分。(3)辞去领导职务。指公务员因某种原因,出于本人意愿,向有决定权的机关请求不再担任某种行政职务的行为。(4)免职。指有任免权的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免去当事人的职务。(5)降级。指公务员从较高的职务被调至较低的职务。(6)转职。指原职务不变,但变更职务关系的性质。(7)调职。也叫调动工作。即把公务员调到另一种岗位担任相同的职务。(8)升职。公务员依法从低职位调到高职位担任职务。 行政职务关系产生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答:选任、、委任、调任、聘任。 行政相对方的权利是什么?
答:(1)提出申请的权利。行政相对方有依法提出申请的权利,如申请许可证、申请抚恤金、补助金等。(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行政相对方有权依法参与行政法规、规章及相关行政政策、行政计划的制定,如听证会、论证会等。(3)听证的权利。在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方权益的行政行为之前,必须保障行政相对方有听证的权利、应当告知行政相对方有关的行政行为的事实、理由
定,不论判决、裁定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即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第二审程序。行使行政权的组织;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3)有无期限制不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不受时间限制、判决、裁定生效后的任何时间内都可提起; …… 此处隐藏:299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求职职场]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练习题
- [求职职场]大型石油化工工业过程节能新技术
- [求职职场]2015-2020年中国箱纸板行业分析与投资
- [求职职场]NADEX-IWC5A点焊机故障代码
- [求职职场]英语阅读 非常有用
- [求职职场]鲁卫疾控发〔2012〕2号(联合,印发山东
- [求职职场]2014年莆田公务员行测技巧:数字推理的
- [求职职场]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
- [求职职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 [求职职场]【王风范】微演说·职场演说三
- [求职职场]新时代国珍健康大课堂
- [求职职场]群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 [求职职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 [求职职场]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 [求职职场]毕业设计总结与体会范文
- [求职职场]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展示设计第1阶段
- [求职职场]景尚乡民兵参战支前保障方案
- [求职职场]【优质】2019年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工作总
- [求职职场]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 Server 2008(第
- [求职职场]汽车变速箱构造与工作原理
- 首钢工业区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研
- 第4课 《大学》节选
- 2016程序文件——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程序
- 2011年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全解释__2011
-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 海外做市商制度的借鉴意义
-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 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期末综合测试(二)
- 思政课部2013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电大国际公法任务3 0004
-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 中国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行业市场发展调
- 中泰证券#定期报告:坚守时代硬科技和
- 浅论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投资风险的
-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技术调研报
-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 Broadcom数字电视芯片助海尔扩展高清电
- 新HSK4词汇练习 超全(五)
- 2013届高考数学单元考点复习12
- 雨霖铃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