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浅析
苏东剧变的原因与历史教训浅析
一、苏联东欧剧变概述
苏联东欧剧变也被成为1989年革命,它是指从1989年到1991年左右,在苏联及东欧各个国家发生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性的转轨。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1。
想要了解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首先不得不了解剧变前的世界局势。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消散,美国和苏联这样两个昔日曾联合起来对抗纳粹的超级大国便开始了对对方的戒备,他们都试图用自己的威力来控制整个世界。而直接对战意味着全面核战争的爆发,这会带来可能使整个人类毁灭的危险,所以双方都选择了间接对抗的方式——军备竞赛、经济竞争、科技竞争。
自此开始,美国对苏联和其他采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均采取了敌视态度和遏制政策,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再西欧及大西洋两岸成立,而为了与之形成抗衡力量,苏联将大多数东欧国家集结在一起,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两个组织默认的规则是:只要有一个成员国遭到侵犯,就会被视为对整个组织的挑衅,而遭到挑衅的组织会立即对侵犯来源国发动反击。冷战局势形成。
在冷战后期,东欧各国在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民主化的思想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传入,共产党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他们一贯的专制政策在群众中也失去了支持力量。终于在1989年,剧烈的政治风暴席卷了苏联和东欧地区,(原)杰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原)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原)南斯拉夫、苏联这9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政局的交替。群众性的示威游行、罢工数不胜数,各民主政党步步威逼进行夺权,导致共产党在自由选举中纷纷倒台,甚至通过武力冲突,实现了政权的更迭。
面对如此剧烈的动荡,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成了此次剧变,而我们又能从中获得什么教训与经验。
二、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
要真正论起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引自百度百科“苏东剧变”词条。http://www.77cn.com.cn/view/502026.htm
1、经济危机
(1)苏联和东欧各个国家都有着非市场的运行不良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主要有以下两个缺点:
其一,国有部门占支配地位。而众所周知,由于没有创造利润的压力,国有部门极其容易导致生产的无效率。
其二,价格配置无效率。计划经济体制会有许多的价格限制,导致市场价格无法很好地反映产品或者要素的供给、需求的关系,即剥削了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
(2)苏联和东欧各个国家均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使经济中各产业的比例失调。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在苏联的带领下华约各成员国均采取了重工业为上的发展思路,这虽然能使他们尽快摆脱落后的局面,但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失衡。根据科尔内的观察,东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三种优先:首先是制造业的发展优先于农业,其次是物质产品的生产优先于服务业,最后是可用于贸易的产品的生产优先于不可用于贸易的产品的生产2。这种发展路线直接导致了重工业发展过度而轻工业未受到重视。
(3)剧变前,苏联和东欧各个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宏观经济问题。
首先,各国外债负担都比较重。从下表1可以看出:
3其次,部分国家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南斯拉夫通货膨胀率达到了约2800%,波兰达到了2400%。
2、政治危机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政治危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地位岌岌可危。
波兰的团结工会在多年的地下活动后,已然成为各国反动派组织中最2
3 亚诺什·科尔内:《短缺与改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 二手资料来源于: The Rebirth of East Europe, Prentice-Hall, Inc. 1991, p.128
有影响力的一个。他们利用工潮逼得执政党步步退让,1989年4月17日恢复合法地位后,更是组织了“五一”游行,用强大的宣传力度打压工人党,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反对共产主义。这使得执政党原本的想法变得不可实现——通过自身的改进和与反对派的合作,取得和解,从而保住其执政党的地位。在新政府的组建中,团结工会拒绝加入工人党的联盟,并拉拢农民党和民主党,从而又掀起了新一波的罢工浪潮。这为日后反动派的取而代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在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等国,执政党也是在反对派的步步紧逼之下,艰难地做着最后的挣扎。
(2) 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放松,西方趁机对其进行“和平演变”。
1985年戈尔巴乔夫升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为苏联带来了外交方面的“新思维”。其中,他认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应当和平相处。“不应把意识形态分歧搬到国家关系中来,使对外政策服从于意识形态分歧,因为意识形态可能是完全对立的,而生存和防止战争的利益则是普遍的、高于一切的。”4
在此思想的带领下,戈尔巴乔夫开始改变以往对待东欧国家的以控制为主的态度,主张尊重各个国家独立的发展道路。此时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各方面的有事对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政治渗透,使东欧国家实现了向西方模式的思想转变,这恰使得东欧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了“二心”,为日后的转轨埋下伏笔。
三、剧变后的苏东国家
1、政治
剧变之初,多数国家由右派执政,他们大肆镇压左派,反共甚至迫害共产党人。并且各国的政局并未因为右派的执政而出现和平景象,而是充满了激烈的权利斗争,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反而在几年后左翼势力渐渐得到回复和发展,并在一些国家重新上台执政。
2、经济
剧变后,俄罗斯的经济曾于1992-1996年遭到严重的危机,在1998年金融危机时一度濒临崩溃,但从1999年起,政府坚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重组银行与债务,鼓励发展民族企业,终于出现了恢复的态势。除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经济恢复较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三国经济情况起伏不定长期处于徘徊与挣扎期以外,由于人口、资源等条件不同,各独联体国家都有不同的经济状况,但统一的是所有国家都在私有化的道路上艰难摸索但毫不畏缩地前行。 4 [苏] 米·谢·戈尔巴乔夫 《改革与新思维》,苏群 译,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180页。
3、外交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企图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同盟关系,后来实行“全方位”的对外政策,努力维护与东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而东欧国家则以“回归欧洲”和“加盟西方”作为基本国策,同时兼顾东方,面向世界,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四、 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
1、经济
苏联和东欧各个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没有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而是一味地搞“竞赛”。一方面忽略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低,一方面就会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产生怀疑,同时也就更加容易导致反动思想的产生,导致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在一个较低的经济水平下与发达国家搞竞赛,会更加扩大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差距。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在解放前它的经济实力可以与联邦德国、奥地利相持,可是到了1977年,它的人 …… 此处隐藏:186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 [幼儿教育]【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药物发现外
- [幼儿教育]2018-2019年初中信息技术广东初一竞赛
- [幼儿教育]最新外研版(一起)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 [幼儿教育]农业推广与创新管理专业 -中农大毕业论
- [幼儿教育]2017-2022年中国更年期用药行业市场深
- [幼儿教育]数学1.1.2第1课时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
- [幼儿教育]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例欣赏
- [幼儿教育]2010-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投资分析及深
- [幼儿教育]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 [幼儿教育]巧用文本,让表达在言语中绽放论文
- [幼儿教育]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八大菜系英文简介
- [幼儿教育]中国男装牛仔裤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
- [幼儿教育]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银行的应用
- [幼儿教育]光纤光缆制造工艺及设备
- [幼儿教育]国家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2011高中提前招生及竞赛试题(物理卷1)
- [幼儿教育]宁夏第三产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
- [幼儿教育]中兴通讯 ME3000模块用户硬件设计手册_
- [幼儿教育]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问题
-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浅析
- 人工智能导论实验报告(学生)
- 思科ITE章考试原题及答案
- 《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教案
- 加油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 剖析社保卡管理系统
- 2017-2018年影视剧新媒体版权运营行业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学期
- 2019最新高中数学 第三章 3.2.1 几类不
- 2011-2015年中国基酸市场调查及行业前
- 人教版新课标选修八Unit 1 课件Warming
- 郭溪燎原小学辅导学生记录表
- 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写作秘笈
- 国外校园绿色建筑研究方向与建设实践
- 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 课件(北师大版八
- 民用飞机空调系统
- 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 11金本《保险学概论》复习资料
- 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施工图图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