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文档 >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07
导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特征有: 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特征有:

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

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

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6、如何区别科学、伪科学、非科学和科学作弊?科学作弊有什么危

害?

答: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科学作弊的危害:科学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可想而知科学作弊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文明进步都会产生极强的消极影响。可以从社会、科学和个人三方面谈。(注:下面不再展开写)

社会方面:可以从1.政治(如监督、管理体制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2.教育。3.经济。 科学:1.科学发展的动力方面(如在科学内部产生多余的内部矛盾,影响科学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个人:作为当代大学生。。。。。(自己写吧)

7、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动力?(类似于17题)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人的认识活动是在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展开的,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其发展也有自身复杂的矛盾运动,这些矛盾运动构成了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1. 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有:

(1)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运动。首先在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这一对矛盾中,科学实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第一,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建立的直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接来源。第二,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标准。 其次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一,科学理论为科学实践指明方向。第二,科学理论为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科学理论为科学实践结果的分析和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2)科学继承和科学创新之间的矛盾。在科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知识,是通过继承和创新这一矛盾而实现其增值效应的。一方面,科学具有连续性、继承性的特点,它把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接受下来;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间断性、创新性的特点。它会在原有科学基础上,产生新的科学发明、发现以及新的理论、方法等。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是科学发展的又一内在动力。科学继承是科学创新的前提,科学创新是科学继承的发展。

(3)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理论结构中的逻辑矛盾。一般称之为悖论。一般说来,悖论总是相对于某一科学理论而言的。相对于原有科学理论系统,悖论是逻辑矛盾;相对于新科学理论,悖论则是新生科学的胚胎。悖论的排除对于科学发展有两方面的意义。一种是改进与完善原来的科学理论。另一种是提出并创立新的科学理论。对于科学理论发展到相当成熟的时期出现的悖论,通常是以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方式来消除悖论。

(4)不同学派或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第一,有助于克服各派认识上的片面性,使理论概括更加全面正确。第二, 不同理论、观点和学派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进行科学研究 ,有利于搜集和积累各个方面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 ,为科学理论发展打下客观物质基础。 第三,不同观点、学派之间的论争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 第四,不同观点、学派之间的论争有助于学派带头人的成长,壮大学派的科学研究能力。

2. 技术发展的内部动力有:1.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2.技术实践和技术规范的矛盾。3.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

3.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

科学技术从来就不是置身于社会之外的。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变化,始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科学技术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主要表现为:(1)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作用。A、经济需要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B、经济支持是科技发展的基础。C、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刺激力量。(2)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A、政治、法律、制度决定科技发展方向和规律。B、科技体制是政治对科技发展影响的中介。C、战争对科技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发展有促进作用。(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教育决定科技队伍的数量、质量以及为今后科技发展提供后备力量。(4)文化中哲学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对科学研究起重要影响。这些社会因素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即可以起到推到作用,也可以起到阻碍作用。

8、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容(1、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3、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4、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9、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规

范各是什么?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是工程伦理观的核心,是工程师处理工程活动中各种伦理关系最基本的伦理原则。它体现的是工程师对人类利益的关心, 对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关爱和尊重之心。以人为本的工程伦理原则意味着工程建设要有利于人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第二,关爱生命原则。关爱生命原则要求工程师必须尊重人的生命权,意味着要始终将保护人的生命摆在重要位置,意味着不支持以毁灭人的生命为目标的项目的研制开发, …… 此处隐藏:269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329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