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超值版(4)
这首诗咏叹上阳白发宫人一世幽禁在冷宫中的凄苦遭遇,反映了无数宫女青春被葬送的共同命运,有力鞭挞了封建宫廷广选妃嫔制度的冷酷与罪恶。诗歌的艺术特色是:1)主题明确单一。2)选材典型。3)用多种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烘托)来刻画人物形象。4)叙事、抒情、写景、议论有机融合,使全诗形象鲜明、事件真切、感情炽烈、景致自然、议论深刻。5)语言质朴平易,意深词浅,充分继承、发展了乐府民歌语言的优良传统。诗句长短相间,参差变化,错落有致,音韵转换灵活自然。 66、简析《野庙碑并诗》。
从无名土木神鬼受人供品祭享写起,说到当今官吏既不能“解民之悬”,又不能“请民之喝”,并以暴力驱迫百姓侍奉自己。而一旦天下有事,他们却束手无策,所以他们比土木的鬼神更有害而无用。辛辣讽刺了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富贵却祸国殃民的封建官僚,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写得淋漓痛快又生动流畅。 67、简析范成大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
作品较全面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恪守韵调,也是本剧的显著特色。它是一部“台上之曲”和“案头之曲”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77、《桃花扇》
写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在于:明朝灭亡以后,孔尚任第一个以戏曲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在戏剧结构上,孔尚任以概括生活的巨大的艺术才能和独创性,通过侯、李的爱情线索,尤其是通过象征他们的爱情命运的一把扇子,把一部包括了南明兴亡史庞大内容的戏剧情节,有机地贯串在一起。作者以“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独特构思,在明代以来十分发展的爱情剧、时事剧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成功地把爱情描写和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戏剧结构具有细密、宏伟、富于独创性的特点,把传统的爱情剧和时事剧都提到新的高度。 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个性。语言既有戏剧的表演性又富于文采,达到了戏剧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桃花扇》成为明清传奇戏曲的压卷之作。 78、试析《桃花扇》(却奁)中的李香君形象。
有鲜明的政治态度,深远的政治远见,守志不污的高尚气节,与侯方域反差巨大。通过语言、行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二、材料分析题 的还在于它将汉乐府代抒闺怨的传统加以文人化的改造。曹丕此诗敢于代思妇怨天并揭露当时社会的苦难,并以逼真的描写反映出了当时妇女们的真实心态。这种代言体的诗歌表现形式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南朝以及唐代的闺怨诗、宫怨诗都承接着这种表现形式而将其发扬光大。 46、《野田黄雀行》
曹植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
此诗开端,诗人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气氛,隐喻当时政治形势的险恶;而少年拔剑捎网的形象则寄寓着诗人冲决罗网、一试身手的热切愿望。此诗意象高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 诗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借叙事而言情。作者以“悲风”、“扬波”起句,含蓄地描写了环境的险恶。通过黄雀投入罗网的比喻,抒写朋友遇到灾难而自己没有权力无法援救的苦闷心情。后半首则以想象中的“少年”来比喻有权力的人,希望能有一个利剑在手的人来把罗网砍掉,使得罗网中的黄雀获得自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身处险境中的朋友的关爱之情。 47、《咏史》其二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48、简析阮籍《咏怀》其一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全诗环绕人立孤独和情之忧伤用笔,情趣悠远,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侣的寂寞心境,表现了他生活在魏晋之交黑暗政治中的惆怅、感慨和不平。 49、《桃花源诗并记》
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要求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希望。这既是作者在思想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愿望。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图景。
50、试评《桃花源诗并记》所寄寓的理想。
作者虚构了一个没有君权,没有剥削,人人劳动自给,封闭的理想社会。它独立于世外,充满和平安宁,人们劳动、收获,互相帮助,充满友爱,一片民风淳朴的景象,到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这个世外桃源是劳动者对理想社会的善良愿望和精神寄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同时,作者通过对美好的桃源社会的描写,曲折地批判了现实社会的剥削、压迫、不平等和虚伪。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这种社会理想是诗人基于社会现实,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绘制的理想蓝图,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存于诗人的幻想中,诗人不可能指出实现理想蓝图的途径。 51、《饮酒》(其五)
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既反映了作者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心态,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采菊东篱下”至“飞鸟相与还”四句是写景名句,幽美的环境与淡泊的心境融和无间,显示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脱离世俗羁绊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52、简析《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一诗。 这首诗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开头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而诗人如此夜半焦灼难眠是因为他的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最后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整首诗由季节变化引起世态炎凉之叹,埋怨朋友不肯援引,抒发了在名利社会中友情的淡薄和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平。
诗歌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是融情入景,寓景于情,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蝉鸣等景色之中,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同时诗歌还细致地表现了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善于化用、生发、援引《诗经》,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 …… 此处隐藏:295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石油钻采专业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 [资格考试]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麻风病防治知
- [资格考试]道路勘测设计 绪论
- [资格考试]控烟戒烟知识培训资料
- [资格考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安全员
- [资格考试]photoshop制作茶叶包装盒步骤平面效果
- [资格考试]授课进度计划表封面(09-10下施工)
- [资格考试]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读后感
- [资格考试]2007年广西区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软件实施工程师笔试题
- [资格考试]2014年初三数学复习专练第一章 数与式(
- [资格考试]中国糯玉米汁饮料市场发展概况及投资战
- [资格考试]塑钢门窗安装((专项方案)15)
- [资格考试]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2
- [资格考试]2015-2020年中国效率手册行业市场调查
- [资格考试]华北电力大学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 [资格考试]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新进展
- [资格考试]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背诵篇目名
- [资格考试]ISO9001-2018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 [资格考试]论文之希尔顿酒店集团进入中国的战略研
- 全国中小学生转学申请表
- 《奇迹暖暖》17-支2文学少女小满(9)公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 2005年高考试题——英语(天津卷)
- 无纺布耐磨测试方法及标准
- 建筑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
- (目录)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
- 中国期货价格期限结构模型实证分析
- AutoCAD 2016基础教程第2章 AutoCAD基
- 2014-2015学年西城初三期末数学试题及
-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完整版)
- 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1]0
- 突破瓶颈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决策学招生目
-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报告
- Excel_2010函数图表入门与实战
-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数学 13.1 轴对称 (
- 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教程电子教案
- 2010北京助理工程师考试复习《建筑施工
- 国外5大医疗互联网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