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育文库 >

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2
导读: 根据财政政策的不同运作特点,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波动情况,灵活主动地变动税收和公共支出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运作行为;后者是指财政制

根据财政政策的不同运作特点,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波动情况,灵活主动地变动税收和公共支出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运作行为;后者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就可以根据经济状况调整财政收支,促进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2)一国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是山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自身的国情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己较为完善,不需要政府进行较多十预就可以自我达到平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则会倾向于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而当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仅由市场调节难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或达到的均衡的时间过长,成本过大,则可以选取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三、论述题

11.中国的国有经济应当如何进一步改革?

【答案】(1)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最直接的原因,是有限的资本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这是现实对国有经济改革提出的要求。但即使有了足够的国有资本,也不需要覆盖面很广或无所不包的国有经济。改革选择了市场经济,那么就意味着在资源配置上,市场要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要求政府仅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活动。因此,国有经济规模再大,也只能限于市场失效领域。

(2)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政府应该退出这些竞争性国有企业。但受到历史和现实的条件约束,政府的“退出”不可能一蹦而就。例如,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就直接影响到政府的退出。当前,有很大一部分竞争性和营利性国有企业实际上承担了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职能。一旦政府从竞争性和营利性领域退出,历史原因造成的国有企业“冗员”必然回流社会,缺少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只会使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竟争性和营利性国有经济的存在,客观上提供了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在经济转型时期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形式。此时社会所需要的社会保障活动,尚缺乏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来提供,而只能通过竞争性和营利性的国有经济来提供。当然,这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并不是一种最优的选择,而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一旦改革的进展最终建立了正式的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退出”进度就应当加快。

(3)政府退出竞争性领域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但这并不妨碍对国有经济的合理定位。改革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顺利进行,即明确将未来国有企业定位为具有特殊社会功能的企业。相应地,必须将现有国有企业分成两大类进行改革管理。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少数负有特殊社会功能

的企业按“公共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制度进行改革,国家制定专门规范国有企业行为的法律,将其纳入特殊企业的运行轨道;大多数并不负有特殊社会功能的企业按企业经济和“一般企业”(即公司制企业)的制度进行改革,其行为完全纳入民法和公司法所规范的一般企业运行规则之中。

12.公共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关系如何?

【答案】公共经济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国有经济又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2)公共经济又称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的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公共经济是国有经济中由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占有、使用、分配的部分,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中国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是否具备了规范化的政府预算制度的四个基本性质?

【答案】(1)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性质:

①计划性

a.政府必须预先制定政府预算草案,编制下一预算年度的收支计划,并向议会提交预算草案,经过议会的审议批准之后才能执行。

b.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实际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预算,也应当通过预算的追加追减程序,由议会审议批准后才能执行新的预算。

②归一性

a.所有政府收支,除某些特殊的例外,都必须纳入政府预算,都必须受到议会和社会公众的决定、约束和监督。

b.能够避免政府通过将收支放在预算外,逃避社会公众决定和监督的现象发生,保证政府收支决定权完全转到议会和社会公众手中。

③公开性

a.所有的政府收支,除某些特殊的例外,都必须向社会公开,受到议会、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b.这一原则确保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其影响不仅只是防止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防止财政活动的低效浪费的问题,而且更是社会公众能否决定和监督政府收支,从而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共财政”的问题。

④法治性

a.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它所通过的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违背政府预算是违法的行为,任何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b.法治性是政府预算制度的精髓和灵魂,它确保了政府必须遵循既定的预算制度和政治程序去从事收支活动,并确保了社会公众能够通过立法机构,去决定、约束和监督政府的收支活动。

(2)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

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规范了预算资金范围界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预算管理环节,初步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政府预算制度框架,并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加强预算约束方面显现出良好效果,但我国目前还未建立起规范化的政府预算制度,政府预算制度在公开性、法治性方面还需要进行突破。

我国目前现行的财政体制,财政部集预算编制、执行于一身,同时其他部委如发改委、教育部等也享有部分的预算编制权力,而作为预算审核、批准、监督机构的人民代表大会又缺乏实际的审核、监督功能使得一个顶算质疑、解惑、监督的程序机制严重缺失。财政信息的公开缺乏动力。此外,我国的财政法治尚不完善,缺乏配套的法律来保障财政透明化,影响财政信息公开程序的规范性法律缺失在客观上造成了财政信息公开过程中的随意性

14.2007年,财政部首次运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办法编制财政预算报告,以使政府预算真正做到反映全面、公开透明、便于监督。我国原来的政府收支分类,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以经费性质分类为主的体系。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变了过去以经费性质分类为主的情况,以功能分类为主,经济分类为辅,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收入分类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各类职能活动,支出经济分类反映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则政收支分类统计体系最为重大的一次调整,也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又一次深刻革新。你是如何看待这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

【答案】(1)政府收支分类是指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的划分。目前,我国在这个环节的改革相对还比较滞后,现行科目体系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

②不能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③使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财政管理信息化受到制约。

④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

…… 此处隐藏:250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076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