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综合文档 >

湖北历史人口与姓氏来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19
导读: 湖北历史人口与姓氏来源 云梦县 1、人口数量 云梦县地处平川,土地肥沃,因而人口增殖较快。然而历史上易受水灾和兵燹破坏,人口散失也较快。经过宋元末季战乱,县境人烟稀少,虽经明初大力移民入境,洪武末年(14世纪末)全县也只有4000人。明朝前期社会稳定

湖北历史人口与姓氏来源

云梦县

1、人口数量

云梦县地处平川,土地肥沃,因而人口增殖较快。然而历史上易受水灾和兵燹破坏,人口散失也较快。经过宋元末季战乱,县境人烟稀少,虽经明初大力移民入境,洪武末年(14世纪末)全县也只有4000人。明朝前期社会稳定,人口以50年左右翻一番的速度递增,16世纪初全县已超过1.6万人。此后增长减慢,至17世纪初的明末.全县约3万多人。明末战乱,使人口散失大半,但清朝初年恢复较快,从丁役负担量推测,康熙初年(17世纪60年代)人口数已超过明代高峰量。此后大约以60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至道光二十年(1840),全县人口已达35.3万人。随后咸丰同治之世,战乱绵延14年,县境人口又亡散大半,至光绪三十年 2、人口迁徒

云梦县境大半为河滩湖沼.干百年来逐步自北向南移民拓垦,繁衍人丁。南宋以后开垦加快,现在的云梦人很多是明朗初年迁入的垦殖者的后裔。族谱反映,明初洪武年间的大批移民,或是“麻城过籍”自鄂东北迁入扩散,或是江西移民从江汉湖区辗转入境。清朝后期商业经济发展,县城和府河沿岸集镇迁入许多晋、陕、闽、浙、皖、赣的商家。民国时期,从河南逃荒迁入城关的回族居民、现已繁衍到一百多人。 (《云梦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994 第47页) 蕲春县 、人口数量

县内户籍记载最早见于明初。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境内计12935户、78693人。此后至清代前期,境内户口见诸册籍的不见增加。清代中期后人口增加很快,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全州人口53.48万人,是1851年(清咸丰元年)的2.64倍。此后至l 962年,人口总数在50万左右徘徊。1963年以后直线上升,1985年人口总数是1949年的1.58倍。 县内居民姓氏源流,无系统记载。现查得最早见于史籍的姓为“梅”姓。民谚云:“末立薪阳县,先有童子(桐梓)梅”。说明早在东晋太元三年之前,境内今桐梓一带即有梅姓居民。在现有居民中,沿续最老的姓氏主要有梅、王、詹、操、康、张、田、管、李、周、何诸姓。

建国后,因就业、婚姻等原因,县内姓氏有所增加,如侣、仇、索等。1985年,全县查明的姓氏计292个,其中单姓288个,复姓4个。县内居民有聚族而居之习,故姓氏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如陈姓,大的聚居区有青石、张镑、株林、檀林,张姓,大的聚居区有张策山、张高、苏野、张培;詹、田两姓以田桥、大俘最多;梅姓以桐样最多2B性以大河口为主要聚居区,有“吕大河口”之称。

1985年,全县居民姓氏以笔画(复姓以第一个宇的笔画计)排列如下:

丁、F、刀、干、于、万、山本、凡、卫、马、王、元、韦、支、历、尤、戈、冈、化、

优、毛、方、文、亢、卞、尹、孔、习、邓、甘、石、左、古、龙、

区、艾、卢、叶、田、史、冉、白、乐、包、丛、兰、冯、宁、必、司、召、皮、边、司马、邢、吉、成、尧、吕、曲、刚、向、华、乔、朱、伍、任、伊、仲、仰、兆、邬、刘、目、齐、江、安、关、祁、许、孙、阮、毕、纪、贡、甫、踌、花、苏、严、匡、李、杜、来、抗、肖、字、吴、何、佃、余、余、谷、利、希、狄、邱、邹、辛、应、阂、冷、宋、汪、场、沈、陆、陈、邵、纽、武、苗、苏、范、英、欧、欧阳、林、杨、亲、郁、罗、明、易、尚、欣、周、金、季、岳、庙、放、郑、单、话、庞、官、宗、郎、盂、弘、居、孤、查、封、赵、郝、项、柯、柳、荣、革、南、胡、哈、秋、科、部、保、侯、段、泉、复、俞、钟、饶、垒甫、施、哀、闻、间、祝、祖、姜、宫、洪、贺、胥、骆、费、姚、定、莫、荷、耿、ip、聂、佳、贾、京、夏、泰、秦、顾、柴、党、跃、倪、徐、翁、钱、殷、高、郭、唐、席、阎、谈、宴、容、徐、凌、陶、梦、黄、萧、梅、曹、戚、龚、崔、敏、章、商、麻、康、鸿、情、梁、寇、谊、居、彭、葛、董、蒋、罩、要、朗、韩、景、喻、程、博、储、鲁、舒、童、烟、曾、谢、游、路、楚、鄙、雷、解、鲍、詹、褚、蔡、裴、管、廖、漆、谭、程、熊、缪、樊、黎、穆、颜、网、潘、操、薛、霍、戴、拥、留、魏。

郧西县志 第一节 姓氏来源 元代以前,姓氏无考。

据今上津镇《寇氏族谱》载:祖籍为山西洪洞县,明洪武初年迁居陕西渭南县,继而转被至上津伍峪河寇家岭.相传“插草为标,占山为界”,繁衍至今23代人,为县西部迁来最早的姓氏。县东部原为郧县所辖)迁来最早的为梁姓,明洪武初中,从湖南长沙迁至城东四堰坪,发展至今已21代人。师、韩、罗三姓接理而来,4户4性,4眼井,四堰坪得名由此演变而来。是时,4眼井至东营方圆lo余里,还有高、夏、刘、李、邓共9姓。明韧还有从江西吉水迁来夹河长沙坝住居的王姓,迄今21代人*从省内应城移至伞河孙家湾居住达20代人的为陈姓。江苏无锡迁至香口、城关、六即、上门居住,到80年代末达18代人的为何姓。

明中叶,封建专制统治者“造呼敲捕,科敛横溢”。广大劳苦人民在天灾人祸、地主剥削的双重困苦下,“空肠饿腔、赤身露体”。为求生存、逃活命,只有离乡背并,四处奔波,冲破层层“禁区”,逃往穷乡僻壤,寻找林荫茂密的高山大谷,垦荒种地或伐竹木、挖药材为生。据《续文献通考)3i2“明正德元年(1506)十月.抚治郧阳都彻史孙需奏续清出荆、理、郧阳、汉中、西安南流民11.8万余户,原附籍者9.2万余户,皆给户由*”源源不绝的农民涌入郧阳一带山区(汉水中游山谷区),或栖身岩穴,或搭棚藏身,相继垦荒造地。嗣后,陆续由山西洪洞迁来居住的姓氏有秦、夏、母、李等姓,从四川迁来居住的皮姓,安徽来的汪姓,湖北大冶采的何姓,至今均有16代,江南(指江西)来的吴、杨二姓,湖北活水、黄州来的毛、于2姓,亦均有15代。此外,曾、阎、师、卢、仇、张、孟、高、徐、刘、柴、

钟、姚、周、朱、袁、纪、雷、韩、郭、冯、彭等姓都在12代左右。迁居本县11代人以下的姓氏大都于清中叶以后至民国年间.由陕西、安微、河南、四川及湖北黄州、武昌、黄陂、孝感一带迁来。

据统计.全县按姓氏笔画,从2—17画共325姓,其中特大户王姓1000户以上,大都同姓不同宗,来源各异,居住遍布全县;500户以上姓氏有陈、李、刘、张、柯等姓。300户以上姓氏为徐、孟、杨、周、夏、汪、黄等性。

特殊姓氏户有:于、屋、甫、包、风、巴、木、边、可、丛、句、母、件、艾、仇、龙、古、米、司、余、佟、谷、丰、来、年、冷、狄、库、哈、成、皮、同、全、关、权、甘、吝、危、邢、并、合、贝、英、辛、奇、但、沙、多、半、应、曲、苟、秋、房、苗、格、宫、隆、邬、封、荣、席、茅、倪、武、昌、揭、路、赖、卓、朋、宛、仰、匡、钮、卿、展、符、屠、槐、郝、贵、荆、

隋、巢、裴、操、缴、燕、融、阎、脐、诺、褚、菏、赫、宰、储、鲜、朗、暴、安、黑、虞、韦、苗、麻、札西等。

另附,上津县大钟(今在郧县)载:明弘治六年(1493)有特殊姓氏妙、色、快、忽、本、钞、卸、霍等。 一般姓氏户204个:

丁、卫、于、马、刁、孔、车、戈、毛、牛、文、方、卞、计、邓、尹、左、叶、田、申、史、代、白、乐、冯、石、龙、宁、丘t卢、朴、毕、吕、乔、阎、吉、朱、伍、仲、迂、华、向、任、祁、齐、庄、江、安、许、阮、孙、纪、杜、连、严、何、邱、谷、邹、阅、沈、宋、邵、陆、时、轩、延、轩辕、汤、余、林、范、笛、郁、易、尚、罗、季、岳、金、明、周、庞、赦、郑、单、但、昌、欧阳、胡、查、赵、柳、项、祝、南、侯、段、钟、俞、费、饶、娄、洪、施、姜、宫、宣、闻、骆、姚、秋、焚、娶、屈、诸、袁、聂、佳、贾、顾、耿、秦、莫、柴、党、钱、段、郭、高、唐、商;涂、凌、谈、陶、姬、桑、柏、翁、晋

展、鲁、曹、盛、龚、戚、相、菊、肖、常、焦、崔、梁、章、康、寇、阴、彭、蒋、惠、葛、董、喻、景、舒、朗、程、傅、甜、谢、温、曾、游、蓝、雷、逢、楼、解、詹、简、廉、蔡、商、管、谭、颜、漆、照、翟、樊、鲍、黎、苏、霍、穆、戴、鞠、魏、翟、薛。

解放后迁来姓氏不多.部分来自黄河以北南下落户干部,少数来自省东南部或河南边界—带,大都户数代数不多,其姓氏己记入本文内。 第二节 历代人口

宋、元时期,战乱频第,县境户口锐减,“千里之地,荒无人际”,是时因户不及额,上津县废。

明清时期,人口统计有时按口算,有时按I算(凡男年满18岁为“成丁”*服役纳粮按丁计)指明天顺袭阳郡志裁: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上津县(今上津镇及附近地区)663户,2797口,永乐十年257户,1148口(今郧西县东南部分原为郧县所辖.户丁数末计在内)。

清顺治十六年(1659).裁上律县人郧西县*户数仍未详记全县7168丁,除逃亡外,实有1306丁。据清乾因版县志载:康雍之际,为户口增益,采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措施.促进入口发展。据载:康熙王十五、六十两年,雍正四、九两年,四年中平均它年滋生24丁。乾隆中期,实行“地丁合一”制度农业得到发展,“男丁不知兵卒,亭陈从无烽火之苦”。国泰民安,人丁兴旺。至乾隆三十六勺(1771)的20余年中,共滋生人丁7280口。据p治版县志栽:同治九年(1870)增到9077户70795人。光绪二十四年(1908)达229000人。拒末由于农民军白莲教、太平军起义的影响,人丁增长缓慢。 蒲圻县

本县现有居民,多源于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饶姓多从江西进贤县迁入,冯姓祖籍陕西,鄱阳湖会战后,迁入本县;李姓多从江西进贤县瓦子街迁入;方姓则从浙江桐庐、白云迁入湖南,以后转入本县。在人口的迁徒变化中,本土人也纷纷外记到四川及邻近的洪朋、嘉鱼、江陵等地。 散居各地的姓氏有,

赵、杨、朱、许、爵、瞥、零、锡、鲁、柳、唐、倪、杨、常、皮、毛、麓、梁、藏、算、林、万、桂、艾、向、

易、欧、擒、丁、官、金、徐、蔡、庄、费、尹、谈、蒋、占、鞠、樊、项、高、中、白、侯、包、愈、戈、伍、武、

戚、古、史、冷、杜、随、富、应、修、吉、严、苗、乔、丘、陶、荷、宋、商、藏、温、佐、助、摄、米、乐、

管、荆、何、查、阐、友、部、崔、甘、禹、卞、党、刁、祖、娄、仓、闽、耀、霍.

荆门县 人口状况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荆门州划定里甲,始编州户8984户,6l 686人。清乾隆

十八年(公元1,753年),造报户口36673户,161821入。362年问,净增人口100135人,年平

均增加276人。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至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的21年问,人n不仅没

有增长,反而由537522人下降到485329人,减少52193人,年平均减少2485人。光绪三十

四年(公元1908年)总计121918户.543116人,与53年前的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相比,

减少1152户,净增15839人,年平均增加299人。

人口迁徒 明代中叶,豫、川、陕、赖、湘等地人口因避战乱或经营商业、手工业,相

继来荆门定居。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纂修的《黄氏历代分迁源流》旗语抄本记载:“黄氏原系江西南吕府进贤县侯城人,明系演年间.因世乱迁居湖广安陆府荆门州沙洋夫子山。嗣后,析居各村,流传后世”。地处汉江中游的沙洋镇,人口迅速增长。清末人口达13000人剧抗日战争前夕揩到48000人。新中国建立后,荆门县人口迁徒,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邻县之间的地域变动,例如1949年荆门划给宜城2400户,11816人;1950年远安划给荆门2963户,20 392人2l 956年荆门划给浴江2636户,U 833人,同时从钟祥划入746户,3瓜1人。二是1965—1967年先后两批接受河南省晰川县移民,共增加5634户,25955人。 安陆市

秦以前安陆人口史料缺载。西汉至元代仅有郡、州、府的户口数据。明、演时期,由于统计手段落后和隐瞒户口等方面的原因.也很难反映安陆县的人口实际情况。如请光绪《德安府志》载;“道光二十三年安陆县户1452,口22220”,户乎15.3入,显然数据不实。相对而百,民国时期的人口数据接近事实。民国时期安陆人口变化很大,1921年,全县人口30余万,由于战争和灾害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前仅剽26.4万人。抗日战争期间,安陆净减人口7万多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级政府对统计工作重视,人口数据较真实可信。1987年底全县实有人口53.1万,比1949年底增长I01%。

麻城县

麻城贵平的有关人的文字记载,姑于明洪式二十四年。但旧时记载的人数额疑甚多.往往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人数相差不远。如明洪式二十四年全坑户敖为l 5809户,而20年后的永乐七干全县户敖仅增一户.为258N户,清乾隆乙卯年记载的人M放缺失1太平6小河头全区的人数。

清康熙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七年推行入年一次的人。编审制度、从康熙十二年到五十年的三十九年间.全县依例编审人数近10届.但人。却只增加49丁。康熙玉十一手各地冬招“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后.全县依例编审人数十一届共增2390丁。民国年间,县友《食货倔记有人数,但gal扎.人M流亡转促、“恐未冬归。难免旋漏”.所统计的人。数据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建国前的麻城.人。素质低、早婚早育、高出生、高死亡.健康状况差.人均寿命才30多岁.文育半文言占84%以上。 明代洪武二十四欠15809户.105U 2人;永乐七年15810户,10 4180人;弘治五年13423产.130493人;弘治十年13468户,137936人;正德七年13550户,145095人,嘉靖三十玉年19380户,140240人;万历四十七年]D 605户,126234人。崇钠时册定亦如前数。 请顺治二年10704户,U 0287人;乾隆二十四年元户数记载283888人,光结二年无户数记载.人口为316812人。 嘉魚县

县地先民,以油、农为业。聚居丘岗,滨于江、湖。因战争、灾祸及人丁祷衍而谋求生

湖北历史人口与姓氏来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055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1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