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综合文档 >

企业内控缺陷: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20
导读: 该论文已发表在北科学报上。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刘亚莉,白雪莹,王茜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取得重大推进后,内部控制缺陷成为近年来内部控制研究的新热点。西方学者

该论文已发表在北科学报上。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刘亚莉,白雪莹,王茜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取得重大推进后,内部控制缺陷成为近年来内部控制研究的新热点。西方学者在此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展望 〔中图分类号〕F123. 1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本世纪以来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以高管参与为特征的财务舞弊案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监管层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前,各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面。萨班斯法案的颁布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这些强制性规范的实施,使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判定和修正。国外学者在此方面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相关成果非常有限。了解国外研究动态对改进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内部控制缺陷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及其修正等四个方面。

(一)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

西方学者主要从公司规模、经营复杂性、会计计量风险、财务状况及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研究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

1.公司规模。公司规模小增长快更可能存在内控缺陷。Bryan 和Lilien等分析了《萨班斯法案》404条款颁布后公司的特征,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有实质性漏洞的公司规模小,与他们所在行业应有的水平不匹配。[1](1-26)同样,Doyle,Ge和Mcvay发现

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存在公司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的特征。[2](32-33)Ashbaugh-Skaife, Collins 和 Kinney等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规模增长较快。[3](166-192)

2.经营复杂性。DeFond和Raghunandan等的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错误与公司的经营表现负相关,公司的经营复杂性越高,子公司数目越多,其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大。[4](1-26)Ge和McVay也证实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有运营复杂、发展速度快等特征。[5](137-158)Ashbaugh-Skaife, Collins 和 Kinney等认为披露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在公司经营上更加复杂多样,表现在分部较多和国外收入占的比重较大。[3](166-192)Franklin等的检验支持了上述结论。[6](32)

3.会计计量风险。Ge和McVay认为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与公司收益确认政策、期末会计报告程序和会计政策存在缺陷以及不适当的会计调整有关。[5](137-158)Franklin等研究表明会计计量及编报的复杂程度等都是影响内控缺陷的决定因素。[6](32)

Dechow和Ge认为,企业存货量大、正在经历兼并或重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7](290-295)

原因是大存货量导致出现存货损失和存货

成本计算错误的可能性越大,而兼并重组过程涉及很多不同应计的估计和调整以及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优秀员工的流失,这些都会使得企业会计风险增加,从而内部控制缺陷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4.财务状况。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财务状况一般较差。Doyle,Ge和Mcvay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一般处于财务困境。[2](32-33)Ashbaugh-Skaife,

该论文已发表在北科学报上。

Collins 和 Kinney等认为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扭亏为盈和降低退市的风险,其

内部控制缺陷出现可能性较大。[3](166)

Franklin等研究发现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累计盈利能力较低,负债程度较高。[6](32)

5.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对内控系统的投入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缺陷。Andrew J.Leone发现较弱的内部控制通常与投入内部控制的资源不足有关。[8](224-237)

Ashbaugh-Skaife, Collins 和 Kinney等认

为小公司拥有的资源有限,其对高级信息系统(例如,ERP系统)投资较少,其内部控制相对大公司而

言更可能出现问题。[3](188-192)

这与将规模小作为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特质的学者们观点一致。

(二)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 SOX法案实施后,内部控制已由自愿性披露演化为强制性披露,而学术界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也成为一股热潮,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内部控制缺陷必须存在;(2)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必须被发现;(3)管理层必须把发现的缺陷披露出来。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有文献一般从企业管理层、事务所特征和财务报告特征等方面研究管理层发现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动机的影响因素。

1.企业治理与管理方面。Heather M.Hermanson认为,在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阶段,没有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会乐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区别于其他公司,而强制披露则会使得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在未改善之前也会披露如“内控健全”的报告,以至于削弱了内部控制报告的信息传递功能。[9]

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来看,Krishnan检验了1994—2000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128家公司,发现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高,拥有财会专长的委员越多,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越小。[10](675)Krishnan 和Visvanathan对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当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没有披露缺陷的公司比较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较多,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比例较少。 [11](73-87)

Vic Naiker 和 Divesh S. Sharma研究发现,按照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委员会中存在隶属于公司的外部审计的前任审计合伙人(AFAPs)和存在非隶属于公司的外部审计的前任审计合伙人(UFAPs)负相关,即审计委员会中

若存在AFAPs和UFAPs,则内控缺陷披露的概率会更小,但AFAPs不会协助管理层规避内控缺陷的披露。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中的AFAPs和UFAPs与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监督有关。[12](559-584) Doyle,Ge和Mcvay对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组织结构、重要组织变化、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审计风险等都是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13](193-223)

2.事务所特征。DeAngelo,Shu及Dye的研究发现占主导地位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公司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更易于且更有动力发现内部控制缺陷。[14-16]

事务所变更也是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关键因素。Bryan 和Lilien等,Krishnan 和Visvanathan研究发现存在披露内控缺陷的企业通常审计师变更更频繁[1][11]。Ashbaugh-Skaife等和Ettredge等的研究支持上述结论。[3] [17]

3.财务报告特征。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一般有财务报告重述等重大事项。Richardson等发现,在其宣布财务报告重述时,公司的股票价格平均下降达到25%。而市场对财务报告重述的惩罚很严重,所以经历过这种惩罚的公司,其管理层为了避免这种惩罚的再次发生,将会有强烈的动机披露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18](1-25)Bryan 和Lilien等及Krishnan 和Visvanathan认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比例更高。[1] [11]

The Associated Press对2005年1月28日至2005年5月4日之间提供年度报告的美国上市公司调查发现,有35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1.7%)披露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意见。在列示的内控缺陷中,财务报告结账程序、交易复核、公认会计原则运用、员工胜任能力及职责分离等占38%。此外与会计准则技术问题有关的控制缺陷也很多,包含所得税、租赁会计、员工福利等。[19]

(三)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研究

1.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管理关系。Chan等发现那些按照SOX法案404条款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相对于其他“干净”公司有更多的盈余管

理程度和更低的投资回报。[20](17-18)

Daniel A.Cohen等的研究结论是SOX法案颁布前样本公司更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而这些公司在法案颁布之后则趋向于真实盈余管理,说明法案的颁布制约了管理者运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与灵活性来操纵盈余。[21](757-787)

Messod Daniel Beneish等证实内部控制报

该论文已发表在北科学报上。

[22](665-701)

告有缺陷的公司有更强的盈余管理的动机。 Ashbaugh-Skaife, Daniel和Collins等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相对于无缺陷的企业,有更大的正的或负的非正常应计收益,即应计质量更低。此外,同样的缺陷分类方法,并指出由于公司层面的B类内

控缺陷比账户层面的具体缺陷更具严重性,其中申请延迟提交内控报告最为严重。[26](1-23)

2.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Jonas 和Rosenberg 还发现有内部控制缺陷企业的应计利润与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可靠关联性较低。对于内控有效性的跨期变化测试表明,内部控制改善的企业在应计质量上有一个适度的上升,而内部控制恶化的企业应计质量会大幅下降,在连续年度内收到相同审计意见的企业,其应计质量没有变化。[23](2-3)

Doyle,Ge和Mcvay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在披露前几年的应计项目质量更低,并且披露公司层面缺陷的公司的应计项目质量要低于那些披露账户层面缺陷公司。[13](193-223)

2.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关系。Beneish和Mary Brooke Billings等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面临更高的审计费用。[22] (699-701)Hogan和Wilkins、Raghunandan等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审计收费越高。[24][31]

3.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的关系。Donaldson及Wilfert的研究指出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是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但是Ogneva等经实证检验,却

未得出上述结论。[25](27-29)

Messod Daniel Beneish等的研究则发现,SOX法案302条款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会带来负的股票异常收益,且引起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下调和权益资本成本异常上升。[22](699-701)

(四)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及修正

1.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一般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判定是基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2007年7月发布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即审计准则第5号(简称AS5)来进行的。美国穆迪评估公司提出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概念,将企业内部控制分成A、B两类,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中A类缺陷发生在具体账户和交易层面,包括所得税、应付账款和应计负债、收入和相关的应收账款、存货、衍生工具、租赁和现金流量报告方面;此外还涉及一些复杂领域,或者需要估计、判断、非常规的交易和事件,审计人员追加实施实质性测试发现该类缺陷的方法,属于可以发现的缺陷;B类缺陷属于公司层面的缺陷,比如无效的控制环境,财务报告流程存在缺陷,无效的员工,逾期提交内控报告;主要与无效的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会计技能)和无效的会计过程有关。审计师难以具备查出该类缺陷的能力。Ettredge等提出了

[27](4-5)

等依据穆迪公司对缺陷的分类,经过统计分析表明,报告了B类内控缺陷的公司,只是适度成功地修正了内控问题,列表中的38个公司中,有23家公司(大概占60%),在第二年的报告中已经没有重大内控缺陷。然而,38个公司中的9家由于变成了“逾期申报者”,其内控问题在第二年更加严重。其余的6家公司,虽然没有逾期,但是在第二年的报表中内控问题依然存在。说明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蔓延性的B类内控缺陷已被证实难以治理。而报告了A类缺陷的公司都已经成功修正了他们的内控缺陷,列表中的58家公司中,有49个(占84%)成功的修正了他们的内控缺陷并且在第二年报告中已经没有重大缺陷存在。说明A类缺陷由于其具体性和范围小的特性是比较容易修正的。

Yan等发现审计委员会成员越多、审计委员会中财会专长越多,在获得负面的内部控制审核意见后第二年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改善的概率越大。[28](39-68)

Goh等的实证检验结论指出,有内部控制重

大缺陷的公司对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财会专长、人数和董事会独立性等公司治理特征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没有发现缺陷的公司,在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第二年,该类公司经过改进,上述指标可达到

与没有发现缺陷的公司无显著差异的程度。 [29](34-48)

Ashbaugh-Skaife, Daniel和Collins等研究发现,与没有进行内控缺陷修正的公司相比,对以前内控缺陷进行修正的公司应计质量更好,证明了修正了内控缺陷的企业,在应计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提高,但未修正内控缺陷的企业中,其异常应计利润则继续增大。管理层在修正年度对于会计选择变得更加谨慎或更加稳妥。[23](24-27)

Kam Chan,Gary Kleinman 和Picheng Lee的研究表明,在2004年按照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报告内控缺陷的243个企业,到2005年只有72%的公司成功地修正他们的内控缺陷,说明萨班斯法案的通过本身并不一定能确保内部控制问题被修正。[30](2-9)

三.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研究动态及综述

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且视角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其

该论文已发表在北科学报上。

市场反应的研究上。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方面,周洋证明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报告重述时,其管理层为了向市场传递其改进财务报告的决心,有强烈的动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31](111-112)蔡丛光研究发现,报告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是报告年度的分部数目和公司的规模。[32](80)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33](140)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一般经营更加复杂,存在的会计风险更高,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更不完善;经历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另外,聘请的审计师质量越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周洋[31](111-112)

证明我国市场对财务报告重述有显著的负

面反应,蔡丛光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有显著的负反应。[32](70)

四.国内外研究简评和展望

通过上述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比较,不难发现西方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浅显,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其市场反应等方面,对于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及其修正的研究还尚未展开。虽然这与我国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环境相关,但也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向,如何摆脱对一些内部控制信息表面上的分析,深刻挖掘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性缺陷,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正的实质效果,对于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提高监管层相关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Stephen H,Bryan and Steven B, Lilien.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with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arbanes Oxley[C]. Working Paper Series,Wake Forest University and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2005.

[2] Jeffrey Doyle,Weili Ge,Sarah 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193-223.

[3] 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n R.kinney,Jr..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66-192.

[4] Mark L. DeFond,K. Raghunandan,K.R. Subramanyam. Do Non-audit Service Fees Impair Auditor In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Going Concern Audit Opinions[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02.

[5] W.Ge,S.McVay.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19:137-158. [6] Franklin,Mitchell. Sarbanes Oxley Section 404: Can Material Weakness Be Predicted and Modeled? An Examination of the ZETA Model in Prediction of Material Weakness[D]. Doctoral Dissertation,2007,1.

[7] Patricia M. Dechow,Weili Ge. The Persistence of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and the Role of Special Items:Implications for the Accrual Anomaly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253-296. [8] Andrew J.Leone.Factors Relates to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A Discussion of Ashbaugh,Collins,and Kinney(2007) and Doyle,Ge and McVay(2007)[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224-237.

[9] Heather M. Hermanson.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s, 2000.

[10] Krishnan,J.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An Empirical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649-675.

[11] Gopal V. Krishnan and Gnanakumar Visvanathan.Reporting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Era:The Role of Audi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2007 ,11:73-90.

[12] Vic Naiker , Divesh S.Sharma. Former Audit Partners on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2):559-587.

[13] Jeffrey Doyle,Weili Ge and Sarah 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该论文已发表在北科学报上。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93-223. [14] DeAngelo,L..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183-199. [15] Shu.S.. Auditor Resignations:Clientele Effects and Legal Liabi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173-205.

[16] Dye,R.. Auditing Standards,Legal Liabilities,and Auditor Weal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101:887-914.

[17] Michael Ettredge, James Heintz,Chan Li,Susan Scholz.Auditor Realignments Accompanying Implementation of SOX 404 ICFR Reporting Requirements[C]. Working Paper Series,University of Kansas and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2007.

[18] Scott Richardson, rem Tuna, Min Wu. Predi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The Case of Earnings Restatements[C].Working paper Serie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Hong Kong University ,2003.

[19] The Associated Press.Delistings from Stock Markets Surge after Sarbanes-Oxley[N].Study Finds,Business News,2004.

[20] Kam C.Chan,Barbara R. Farrell,Picheng Lee.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7. [21] Daniel A.Cohen,Aiyesha,Thomas z.Lys. Real and Accrual based Earning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 Oxley Period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22] Messod Daniel Beneish,Mary Brooke Billings and Leslie D. Hodder.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Information Uncertainty[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665-703.

[23] 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 Collins,William R. Kinney,Jr. and Ryan LaFond. 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C]. Working Paper Serie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University of Iowa an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2007.

[24] Hogan,C.,Wilkins,M.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D].Working paper,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and Texas A&M University,2005.

[25] Maria Ogneva,K.R. Subramanyam, and K.Ragahunandan.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R].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ection Meeting Paper,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6. [26] Ettredge,M. L.,Li,C.,Sun, L. The impact of SOX Section 404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ssessment on audit delay in the SOX Era[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6,25:1-23. [27] Gregory Jonas ,Alan Rosenberg and Marc Gale. The Second Year of Section 404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 Moody's Special Comment,2006:1-34. [28] Yan,Yun-chia. Associations Between SOX 404 Opinions and Audit Committees and Executives[D]. Doctoral Dissertation,2007:39-68.

[29] Goh, Beng Wee. Internal Control Failur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 Post Sarbanes-Oxley Act (SOX) Analysis[D]. Doctoral Dissertation,2007:34-48.

[30] Kam C.Chan,Gary Kleinman and Picheng Lee.The Impact of Sarbanes-Oxley on Internal Control Remediation[C]. Working Paper Series,Pace University and Touro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2009.

[31] 周洋.市场反应、价值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7.

[32] 蔡丛光.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8.

[33] 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 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0,13(4):134-141.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Forecast

LIU Ya-li , BAI Xue-ying, WANG Xi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100083 ,China)

该论文已发表在北科学报上。

Abstract: Accompany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practice,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become a hot issue on the research of internal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Foreign scholars have obtained a number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However, domestic researches relatively lag behin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forecast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recast

企业内控缺陷: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13295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1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