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12
导读: 英语专业必看翻译专业必看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Journal 2004年第3期(总第100期)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刘庆元 (湖南理工学院外语系,湖南岳阳 414006) 摘要:语篇翻译中,衔接与连贯虽属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在构成语篇时关系是非

英语专业必看翻译专业必看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Journal          2004年第3期(总第100期)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刘庆元

(湖南理工学院外语系,湖南岳阳 414006)

摘要:语篇翻译中,衔接与连贯虽属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在构成语篇时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由于每一种语言都

有其特定的表达习惯,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目的语的要求采取不同的策略,对译文的衔接进行重组,从而达到语义上的连贯。

关键词:语篇翻译;衔接;连贯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051.0引言

,它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如果其中的任何一项标准没有达到,,语篇

(Beaugrande&Dressler,1981:3)。语篇的衔就失去了交际性”

接性与连贯性虽属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构成语篇时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

(方有形网络;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梦之,2002:326)在语篇翻译中,译者要考虑用适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把原文信息重新表达出来。重新表达不仅需要词汇方面的转换,还需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对译文的衔接进行重组,从而达到译文的连贯。

本文拟就衔接与连贯在译文中的表现方式及转换手段进行讨论,是把语篇分析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的一种尝试。2.0译文的衔接

衔接(cohesion)或称词语连接,是指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都有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衔接是语段、篇章的重要特征,是语篇研究的核心。语言学界普遍认为韩礼德和哈桑的CohesioninEnglish是衔接理论创立的标志。他们认为,衔接是产生语篇的必要(尽管不足)的条件。在他们看来,有了衔接不一定产生语篇,但是如果没有衔接则一定不会产生语篇。他们将衔接分为五大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及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Halliday&Hason,2001:6)其中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类属于词汇衔接手段。语法衔接是语篇具有的典型特征之一。在语篇翻译

收稿时间:2003212201

作者简介:刘庆元(1962-),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话语翻译。

,语篇特征原则可用来解释如何获得原文和译文在语篇层面上的对等。衔接的优劣,关系到译文是否被接受者理解和接受。因此,译文要根据目的语的语篇特征,借助恰当的衔接手段,将句子与句子、语段与语段逻辑地粘连起来,构成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语义单位。下面我们从语篇翻译的角度对汉英语法衔接手段中的照应及连接的特征和译文中的转换策略进行讨论。2.1语法衔接2.1.1照应的增减

无论是严复的“信、达、雅”,还是刘重德教授的“信、达、切”,以及奈达的“等值翻译”,都强调了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视为翻译。最大限度的意义和形式对等是语篇翻译的终极目标。然而,由于源语和目的语的个性,衔接手段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翻译质量。就英汉语而言“,现代英语在语句衔接方式上来说多用形合方法(hypataxis),即用连接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而汉语既用形合方法,又用意合方法(parataxis),但重意合法”(胡曙中,1993:601)。鉴于汉语衔接的“意合”性,语篇构建时少用照应手段,转换成英语时,应根据“形合”的特点予以补充。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昨奉大函,诵悉一是。尊稿极佳,唯篇幅甚长,本志地位有限,故不克刊登,良用歉然。

Ireceivedyourletteryesterday.Yourarticleisverygood,butIamsorrythatowingtopressureofspace,Ifindittoolongtobepublished.

例(1)的源语中,没有一个代词,是汉语中典型的“意合”照应方式。但是,为了符合英文的“形合”粘连原则,译文用

95

英语专业必看翻译专业必看

了三个I,两个your和一个it。增补六个代词是完全必要的。反之,英译汉时,可以适度地减少照应手段,来满足汉语“意合”的粘连特点,避免冗余信息的产生。例如:

(2)Hesmelledthebreezeandhelistenedforanyforeignsoundofsecrecyorcreeping,andhiseyessearchedthedarkness,forthemusicofevilwassoundinginhisheadandhewasfierceandafraid.Afterhehadprobedthenightwithhissenseshewenttotheplacebythesidepostwherethepearlwasburied,andhedugitupandbroughtittohissleepingmat,andunderhissleepingmatheduganotherlittleholeinthedirtfloorandburiedhispearlandcov2ereditupagain.

汉语中无关紧要的连接词予以省略。例如:

(4)IwasupthenextmorningbeforetheOctobersunrise,andawaythroughthewildandthewoodland.Therisingofthesunwasnobleinthecoldandwarmthofit;peepingdownthespreadoflight,heraisedhisshoulderheavilyovertheedgeofgraymountain,andwaveringlengthofupland.Beneathhisgazethedew2fogsdippedandcrepttothehollowplaces,thenstoleawayinlineandcolumn,holdingskirtsandclingingsubtlyattheshelteringcornerswhererockhangovergrass2land,whilethebravelinesofhillscameforth,onebeyondothergliding.(RichardD.Blackmore:AnOctoberSunrise)

他闻着微风吹来的气息,听听有什么奇异声响,同时两眼在黑暗中搜索,因为邪恶之歌又在耳边响起。他有点凶猛,后,又回到屋里,,拿到席子上,进去,再盖上土。

源语用了7个he,3个it和6个his,共16个代词。如果全部照译出来,不符合汉语的照应习惯。因此,译文简化为三个“他”,意思并不含混,反而更简练、流畅、自然。类似的增减都是根据目的语的语篇特点而调整。除人称照应以外,表衔接的关联成分也应作适当的调整。2.1.2连接成分的增减

英语语句之间主要采用形合法过渡,尤其是那些比较正式的文章中,句子之间或句群之间往往使用一些过渡词来衔接。(王武兴,2003:109)因此,汉译英时,译者应根据目的语的特点对译文的逻辑连接方式进行调整。为了满足英文的逻辑关系,应适当地增补一些关联成分。例如:

(3)男孩哭得心都快碎了,当问及他时,他说饿极了,有两天没吃了。

Theboywhowascryingasifhisheartwouldbreak,said,whenIspoketohim,thathewasveryhungrybecausehehadhadnofoodfortwodays.

为了体现英语多用连接词表示句际关系的特点,符合英语的形合特征,译文使用了who,asif,when,that,because等多个连接成分来理顺上下句的语义关系,使汉语的隐性粘连显形化,从而满足英语的行文要求。尽管这种节外生枝,叠床架屋的构建方式比较繁琐,但作为英语的语篇构建原则译者是必须遵守的。

以上谈到的是汉译英时,根据英语的衔接特点,要适当地增补连接词。同理,英译汉时,译文应考虑汉语的衔接构建特点来连句成篇。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句中成分的相互衔接借助语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语篇结构紧凑,词语的冗余度小。(方梦之,2003:14)因此,英译汉时,译文要对那些96

第二天凌晨,,我已经动身,,乍寒还暖,日出的景象,,蒙蒙的雾气,落到洼地里去,接着化成一丝丝一缕缕,悄然地飘去,而在草地之上悬崖之下的那些隐蔽角落里,雾气却还在引裾徘徊,而群山的雄姿却接二连三地涌现。(周嘉栋译)从“信”的标准来看,译文是相当不错的,但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忠实,忽视了汉语少用连接词的衔接特点,连接词的字字对应翻译使得译文的衔接过于欧 …… 此处隐藏:38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9728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