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外语考试 >

柴艳论文《让浓浓的语文味溢满课堂》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5
导读: 教育类型 :基础教育 论文类型 :语文学科 让浓浓的语文味溢满课堂 作 者 姓 名: 柴艳 作 者 族 别:汉 作 者 性 别:女 作者联系方式:18099383595 邮 编:831800 单 位 名 称: 奇台县第三小学 单 位 地 址:奇台县东大街58号 单位联系电话:7226135 让浓

教育类型 :基础教育

论文类型 :语文学科

让浓浓的语文味溢满课堂

作 者 姓 名: 柴艳

作 者 族 别:汉

作 者 性 别:女

作者联系方式:18099383595

邮 编:831800

单 位 名 称: 奇台县第三小学

单 位 地 址:奇台县东大街58号

单位联系电话:7226135

让浓浓的语文味溢满课堂

内容摘要:关注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审视定位,从自身出发,关注本真的语文课堂.要使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语文味”.要使“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语文课中得以充分体现,使学生有说出体会的欲望,有体会的话语可说,有胆量敢说.要关注文本细读、追求智慧课堂. 关键词:以读为本、以人为本、“问题”意识、文本细读

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后,我们老师往往更多地把目光聚集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新课程,其实是打着人文精神的名,行着思想说教的实,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简单地划上等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架空文本型——有的老师在草草地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之后,就深挖教材中的微言大义,诱导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向教参中的答案,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由课文所引申出的思想内容的正确、崇高、神圣,最后老师和学生再来一次思想的升华,达到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其二、目标僵化型——有的干脆在出示教学目标时,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学习什么精神、体会什么感情”,在“主题先行”的框架下,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好像孙悟空再怎么跳,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还是在老师的划定的圈子里翻翻跟头罢了。其三、人为孤立型——有的甚至专门为“人文”而“人文”,把“人”与“文”割裂开来,不是把语言文字的熏陶渐染与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处理得水乳交融,而是把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孤立地划成截然不同的几块,语言文字本身魅力却抛在了九霄云外。我不禁在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怎样彰显浓浓的语文味,让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更扎实有效?经过学习和反思,我认为,要真正实现“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就必须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本来的味道——读有“味”、 品有“味”和写有“味”。

一句话,“语文味”是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老师们不必争论它们谁主谁次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使他们和谐发展,如何使我们的课堂“语文味”更浓些。

在教改呼吁强烈的今天,我们教师应该还给孩子们纯真、还给孩子们本有的色彩:我本着学习和反思的意图,总结了几点:

一、阅读指导——读有“味”

(一)“读味”——坚守语文本真、感受书声琅琅. 教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 “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语文课教学中要得以充分体现,我们要给学生读的机会,把读的权利完全归还给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让孩子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默读,诵读,男女对读.读的同时要加强指导,读的形式多了,读的层次也就有所不同,方法也就更加灵活了,学生的精力也就旺盛了,读书求知的兴趣就更高了,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精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实实在在地强调了读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想要让语文课彰显语文味,最重要得手段是读。只有读,才能让文本中优美的语言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只有读,才能让学生从作品中体验真实的感受,获得享受和熏陶;只有读,才能真正品出语文之味。

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读的方式来彰显语文味呢?

第一,要保障读书的时间,防止以讲代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的课堂必须回归到以读去理解、感悟文意的传统教学方法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腾出相当的时间让学生从容不迫地去主动读书,或无声默读,或跳读浏览,或低语吟读,或大声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如我在上

《伯牙绝弦》一文时,虽然全文只有77字,5句话。但在初读课文时还是非常舍得花时间,从指导读准课题着手,让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然后又聚焦难读的句子,细致指导学生断词断句,扎扎实实把课文读正确。最后让学生分组齐读全文,展示初读的效果。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课文,在顺利落实初读课文目标的同时,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水到渠成地把握住了。又如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德国花之多、花之美,先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后谈感受,然后聆听老师范读再次想象画面,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又随着悠扬的音乐,利用课件播放画面,师生多种形式的美读,到读到朗朗上口时,背诵便水到渠成了。

第二,要注意读法的灵活运用,防止出现乏味阅读。有些老师认为,既然语文要读,那就一读到底吧!大半个课堂就让全体学生一次又一次大声朗读。显然,这样的课堂能做到书声琅琅,但这样的话,学生也会在无休止的朗读中渐渐乏味、枯燥。所以,学生在读时,教师也要注意灵活改变的阅读方法和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读书,在读书中感悟文本。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时,通过多次的分角色朗读体会父母对同一首诗截然不同的评价。

第三,要注意读法的正确指导,防止出现无效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在这方面也做了明晰的指引:“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基于此,我认为,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读,老师们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阅读才有效果。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可以从“外部技巧”和“内部技巧”两方面指导学生。所谓外部技巧的是重音、停顿、节奏等;而外部技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还有读者的想象力等。比如,我们在教《数星星的孩子》时,出示句子:“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外部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正确朗读全句,处理好停顿、节奏等,初步从朗读中感受文意。然后老师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都仰起头,仰起来。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扬起来,天上的星星可不好数了,让我们一起数,看清楚。一颗,哎,别着急,第二颗没看见呢。一颗――两颗――三颗――第四颗在哪呢?想象一下,四颗――五颗――第六颗――就这样,小张衡,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呢。谁读这句话。”

生练读后,老师点评道:“哎呀,我发现这两个小逗号你停顿得很好。让人感觉小张衡数了很长时间呢。你再读读,我们都体会体会。”学生读罢,老师又说:“读得多好啊,孩子们,我们也一起来数一数,好吗?”

就是这样,老师从外部技巧逐步过渡到内部技巧的指导,让孩子 …… 此处隐藏:561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柴艳论文《让浓浓的语文味溢满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69402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