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小学教育 >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7
导读: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 1.1 工程概况 ..........................................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

1.1 工程概况 ...................................................................................................................................1

1.1.1 项目名称 ..........................................................................................................................1 1.1.2 建设地点 ..........................................................................................................................1 1.1.3 项目业主 ..........................................................................................................................1 1.1.4 可研编制单位 ..................................................................................................................1 1.2 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过程 .........................................................................................................1

1.2.1 项目建设背景 ..................................................................................................................1 1.2.2 项目实施总体思路 ..........................................................................................................3 1.2.3 项目过程 ..........................................................................................................................3 1.3 编制依据 .....................................................................................................................................3 1.4 编制原则 .....................................................................................................................................5 1.5 编制主要内容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 ........................................................................................................................7

2.1 旺苍社会经济现状 .....................................................................................................................7 2.2 自然条件 .....................................................................................................................................8

2.2.1 地形地貌 ..........................................................................................................................8 2.2.2 气候水文 ..........................................................................................................................9 2.2.3 地震效应 ..........................................................................................................................9 2.3 工程、水文地质 .......................................................................................................................10

2.3.1 地质构造 ........................................................................................................................10 2.3.2 水文地质 ........................................................................................................................10 2.3.3 地下水 ............................................................................................................................10 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11

2.4.1 本工程的建设是恢复城市功能,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 11 2.4.2 本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旺苍县灾后经济尽快恢复 ................................................ 11 2.4.3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旺苍就业率,支持旺苍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12 2.5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的社会效益 ...............................................................................................12 第三章 交通分析与预测 ........................................................................................................................13

3.1 旺苍县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13

3.1.1 城市外交通现状 ............................................................................................................13 3.1.2 城市内部交通 ................................................................................................................13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3.2 交通量预测 ...............................................................................................................................14

3.2.1 趋势交通量预测 ............................................................................................................14 3.2.2 转移交通量预测 ............................................................................................................15 3.3机动车道数拟定 ........................................................................................................................19

3.3.1 现状断面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19 3.3.2车道数初步拟定 .............................................................................................................20 3.4 建设标准适应性分析 ...............................................................................................................22 第四章 道路方案设计 ............................................................................................................................25

4.1 方案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 .......................................................................................................25

4.1.1 设计原则 ........................................................................................................................25 4.1.2 设计标准 ........................................................................................................................26 4.1.3 建设标准论证 ................................................................................................................28 4.2 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30 4.3 道路工程设计 ...........................................................................................................................30

4.3.1 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 ............................................................................................30 4.3.2 路基工程 ........................................................................................................................33 4.3.3 路面工程 ........................................................................................................................35 4.3.4 道路交叉设计 ................................................................................................................37 4.4 排水工程设计 ...........................................................................................................................39

4.4.1 排水工程概况 ................................................................................................................39 4.4.2 排水设计标准及规范 ....................................................................................................40 4.4.3 技术标准 ........................................................................................................................41 4.4.4 排水工程设计方案 ........................................................................................................45 4.4.5 排水工程建设目标 ........................................................................................................46 4.5 给水工程设计 ...........................................................................................................................47

4.5.1 给水工程概况 ................................................................................................................47 4.5.2 给水设计标准及规范 ....................................................................................................48 4.5.4 给水管网设计方案 ........................................................................................................49 4.5.5 给水工程建设目标 ........................................................................................................51 4.6 附属工程设计 ...........................................................................................................................51

4.6.1 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51 4.6.2 无障碍设计 ....................................................................................................................54 4.6.3 照明工程设计 ................................................................................................................56 4.6.4 绿化工程设计 ................................................................................................................58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第五章 项目招投标及实施方案 ............................................................................................................60

5.1 项目招投标 ...............................................................................................................................60

5.1.1 实施原则 ........................................................................................................................60 5.1.2 项目执行单位的选择 ....................................................................................................60 5.1.3 项目招投标方案 ............................................................................................................60 5.2 项目实施进度 ...........................................................................................................................62 第六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63

6.1 编制范围 ...................................................................................................................................63 6.2 编制依据 ...................................................................................................................................63 6.3 人工、材料、设备价格采用 ...................................................................................................64 6.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内容及费率标准 .......................................................................................64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65

7.1 环境保护 ...................................................................................................................................65

7.1.1 环境标准 ........................................................................................................................65 7.1.2 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65 7.1.3 主要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 ............................................................................................67 7.1.4 环境评价 ........................................................................................................................69 7.2 水土保持 ...................................................................................................................................69

7.2.1 施工临时占地的恢复措施 ............................................................................................69 7.2.2 料场的恢复措施 ............................................................................................................69

第八章 效益分析与社会评价 ................................................................................................................70

8.1 经济效益 ...................................................................................................................................70 8.2 社会效益 ...................................................................................................................................70 8.3 环境效益 ...................................................................................................................................71 8.4 评价结论 ...................................................................................................................................71 第九章 结论及建议 ................................................................................................................................72

9.1 结论 ...........................................................................................................................................72 9.2 建议 ...........................................................................................................................................72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 工程概况

1.1.1 项目名称

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凤凰梁、商 业南街片区道路改造) 1.1.2 建设地点

四川省旺苍县县城 1.1.3 项目业主

旺苍县规划和建设局 1.1.4 可研编制单位

1.2 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过程

1.2.1 项目建设背景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连续的余震,共造成旺苍县38个乡镇、382个村(社区居委会)、2513个社、14.7万户45.47万人受灾,其中重灾19.6万人,灾害直接损失达123.9亿元。属国家认定的29个重灾县之一。

1、地震灾害造成16人死亡,受伤262人(其中23人重伤)。 2、城镇和农村居民房屋破坏。城镇居民房屋全毁61.93万平方米,损毁房屋118.09万平方米;农村房屋倒塌281.61万平方米,受损469.13万平方米。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损毁。损毁公路1656.35公里;桥梁122座;损毁城市供排水管道30.3公里,供气管网0.5公里,城市道路19.6公里;损毁水库39座,灌溉渠道208.5公里,防洪堤12.6公里,乡村饮水供水站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1950处,管网488公里,提灌站200座;城镇及农村供电线路受损332.88千米,损坏变电站10座,变压器11台;校舍损毁40.919万平方米;受灾医疗单位共523(含村卫生站182个,36个计划生育服务站,261个村服务站),受损业务用房12.4万平方米;文化市场、文化产业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受损437个,受损房屋面积4.65万平方米,体育设施经济损失366万元;损毁广播电视台站38个,损毁房屋0.898万平方米;单位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受损房屋20.22万平方米。

4、三大产业损失严重。受灾工矿企业343个,损毁厂房41.89万平方米,设备设施受损5297台套;乡镇煤矿房屋受灾19.73万平方米,煤矿巷道损失12.5千米;农田受损2.6841万亩,农作物受灾2.1075万亩,经济作物受灾3.5563万亩,林木损毁面积14.5万亩,畜禽养殖场受损52.8万平方米,生猪死亡11.5万头,退牧还草受损4.1万亩;受损景区1个,受损景区道路42公里,断道景区公共设施6处,旅游接待中心受损0.26万平方米,金融业受损房屋4万平方米,流通领域受损业务用房12.41万平方米,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业受损业务用房0.51万平方米,劳动保障受损38个站所,业务用房0.48万平方米,人力资源市场受损1个,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受损8个,职业培训机构受损1个。

5、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形成了地质灾害点462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城镇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等)受损严重,给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旺苍县是国家确定的51个重灾县、市、区之一。旺苍县城镇基础设施是省、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建设项目。

本工程位于旺苍县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片区,涉及范围广,包括了凤凰路、商业南街、建设路三条道路的改造。本次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片区城市道路改建和改建工程资金来源为中央灾后重建资金。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基于此,旺苍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院承担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并编制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2 项目实施总体思路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旺苍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城镇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旺苍县属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城镇,在发展规模上可根据灾后恢复重建和今后长远发展需要适当扩大。

对于城镇道路恢复重建,以国家相关规划技术标准为依据,突出城市道路作为城镇生命线的功能,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同时适当优化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因此灾后重建要求在恢复原有市政道路设施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以确保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后能正常运行或很快修复,吸取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沉痛教训,从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长治久安,有利于抵御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城镇、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总体要求,对灾后市政设施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提高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

1.2.3 项目过程

2010年9月受旺苍县规划和建设局委托,完成此次广元市旺苍县汶川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汶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发[2008]22号)

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526号令) 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 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旺苍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2005年编制) 7、《旺苍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 8、《旺苍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旺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15年远

景规划纲要》; 10、旺苍县经济发展战略报告 11、旺苍县乡村旅游规划 12、旺苍县县志 13、2009年旺苍统计年鉴

14、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元市征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

及住房拆迁安置办法》的通知

15、汶川地震城镇灾后重建体系规划1028发文稿

1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 17、《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建设部 18、《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实施细则》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 24、《城市污染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6月)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1.4 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 规范及标准;突出道路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适当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水平。

2、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既有设施的恢复和修缮,做到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在城镇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依然能满足需要。

3、根据旺苍县近年来经济建设情况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震后旺苍县的具体情况,本次项目市政设施的灾后改建,应形成合理的城镇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使配套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

4、充分考虑建设地点的具体条件,全方位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对人群聚集的地段道路进行必要的改造,保证片区的群众出行安全。

5、结合旺苍县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情况,并且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对旺苍县境内城市道路、给水管网、排水管网进行完善;道路设施的改建应与沿线相关的各种市政管线设施修复统一规划,一并实施,避免重复施工;

6、利用城镇重要对外通道以及主干道作为救援主要通道,并满足大型救灾机械的进出以及救援半径的要求;道路沿线标识和诱导系统要易于识别,隔离通道尽量避免与一般的交通通道相混合。

7、城镇道路及相关交通服务设施应充分考虑残疾人出行的需要设置无障碍设施。

8、依托干道系统,提升路网结构和功能,提高路网规划指标,均衡交通需求分布,构建各级路网体系。同时,加大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提高次干道和支路的通达能力。

9、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

10、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系统,重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使道路布局、绿化与沿线建筑和谐、美观。

1.5 编制主要内容

本次项目为改造旺苍县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包括凤凰路、商业南街、建设路三条街道,三条道路都是本片区最主要的交通道路也是本区域与区域外城区连接的主要干道。其中凤凰路长1035米,商业南街长437米,建设路长494米。凤凰路、商业南街规划宽度18米,建设路规划宽度18米。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

2.1 旺苍社会经济现状

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临南江,南接苍溪,西连广元市元坝区,北界陕西省宁强、南郑县。县域东西宽约74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幅员2976平方公里。全县辖35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0个居委会,352个行政村,2516个社,15.26万户,总人口45.64万。

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县内南、北、中三类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北部高寒山区,集中了全县58%的贫困乡镇和82%的贫困人口,扶贫攻坚难度较大。因此,1986年旺苍被列为全国重点扶贫开发县,1994年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2002年再次被列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旺苍县境内,北山18个乡(镇)125337人,占27.30%,南山8个乡(镇)94238人,占20.53%,公路沿线9个乡(镇)及煤铁厂239544人,占52.17%,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08164人,占总人口的23.56%;居住乡村的人口350955人,占总人口的76.44%;县城所在地东河镇居住人口71763人,占总人口的15.63%。在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8559人,占总人口的99.88%,少数民族人口为560人,占总人口的0.12%。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3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8元。

在文化教育方面,全县常住总人口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8023人(其中研究生13人),占总人口的1.7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人口35335人,占总人口的7.70%,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145623人,占总人口的31.72%,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187426人,占总人口的40.82%,文盲人口32859人,占总人口的7.15%,未接受教育的6周岁以下人口49853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人,占总人口的10.86%。与10年前相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呈不断增长趋势,文盲人口呈快速减少趋势。

图2.1 旺苍县地理位置图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旺苍县地质构造为秦岭地槽与四川台地向斜的过渡地带,沉积岩层较厚,地质构造复杂,出露地层较为齐全。境内山、丘、坝兼有,整个地势北高南缓、腹部低平,形成一条东西走向长廊,横贯全境。相对海拔380-2281米,县城海拔458米。

按地貌地形特征,旺苍地貌地形分为腹部走廊地区,南部低山区和北部中山区三种类型。

腹部走廊区:一般海拔450-600米,相对高差100米左右,腹部丘坝相间,溪河交错,山体矮小而浑圆,多馒头山,仅在东河镇和嘉川镇形成小平坝,属于河谷冲积台地。

南部低山区:南部崇山突兀,壑谷纵横,山体多由侏罗系、白垩系的砂岩、粉砂岩和紫色泥岩组成,山体两侧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南侧坡度较缓,北侧坡度较徒,海拔一般在600-1000米,相对高差200-700米。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北部中山区:北部鼓城山、光头山、支雾山、汉王山、老君山、欧家坪等群峰雄踞,构成米仓山西段主体。山体走向大致呈东西向,山体多为砂岩、碳酸盐岩和变质岩浆岩组成,山势由北向南延缓下降,海拔1300-2200米,相对高差700-1000米。沟谷两侧悬岩陡壁,谷底狭窄。 2.2.2 气候水文

旺苍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6.2℃,年均日照1352.52小时,年均雨量1142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均无霜期266天。风向和风力季节性变化明显,年平均风速1.2米/秒,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南风、西北风次之,西风频率最小。年平均日照数1355.3小时,全年日照以8月最多,2月最少。

大气降水是县内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根据旺苍县气象台有关观测资料,年平均降水总量34.5亿立方米。雨季分布:8月为丰水月,月平均降水量25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1.9%;3月为枯水月,月平均降水量7.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0.70%。

县境内沟谷发育,大小溪沟河流甚多。全县主要河流总长度713公里,河网密度为0.532公里/平方公里,年均经流量24.9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属嘉陵江水系的东河、西河、黄洋河、李家河、盐井河、宽滩河等;属渠江水系的白河、白水河、秦巴河、洛羊河等。其中东河是旺苍县第一大河流,发源于秦岭米仓山南麓,流经英萃、万家、国华、双汇、高阳、东河、嘉川和张华等乡镇。

县域内主要河流东河年平均流量19.37m3/s,20年一遇洪水;50年一遇洪水位,黄洋河年平均流量2.5m3/s。白水河又名西河,年平均流量5.0m3/s,地下水丰富,买深最低6m。地表水水质污染严重。地表有人工小型水库31座,塘1408口。全县水域面积5727公顷中,可养殖水面积3436公顷,而现养殖面积仅141公顷,占4.12%。 2.2.3 地震效应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根据汶川地震后最新修订的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测区沿线场区地震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属相对稳定区。

2.3 工程、水文地质

2.3.1 地质构造

项目所在地主要属于构造侵蚀低山丘陵、河谷地貌,地形多为单斜山岭;风化剥蚀地貌发育,河流第四系较薄,基岩出露广泛。

沿线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坡洪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是本区岩石以软质岩泥岩及泥质砂岩为主,其软化系数一般在0.65以下,并存在弱膨胀性,其抗风化能力及抗冲刷能力较差。 2.3.2 水文地质

县境内沟谷发育,大小溪沟河流甚多。全县主要河流总长度713公里,河网密度为0.532公里/平方公里,年均经流量24.9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属嘉陵江水系的东河、西河、黄洋河、李家河、盐井河、宽滩河等;属渠江水系的白河、白水河、秦巴河、洛羊河等。其中东河是旺苍县第一大河流,发源于秦岭米仓山南麓,流经英萃、万家、国华、双汇、高阳、东河、嘉川和张华等乡镇。

城区附近水域主要是东河、黄洋河和内河以及农村用于灌溉的水塘。 2.3.3 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嘉川、东河、三江等地。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砂砾卵石层、含泥的砂砾卵石层和中上更新统的冰水堆积的含泥砾卵石层和残坡、崩坡积层碎块石土,岩性松散,易于大气降雨的入渗,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其排泄方式为沿斜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坡向地势低洼的地方排泄,地下水水位不稳定,动态变化大。

2、碳酸盐岩裂隙岩隙水主要分布于东河以西地区。含水层主要为古生界至中生界三迭系的碳酸盐岩,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岩溶作用,浅部水文交替较强,深部水循环缓慢甚至停滞,地下水动态变化大,一般向当地的侵蚀基准面排泄(河流)。在岩溶强发育地段,泉水流量一般10l/s,单井涌水量1000m3/d。

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4.1 本工程的建设是恢复城市功能,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竭尽全力支援灾区人民,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首先必须搞好与灾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本工程的实施正是作为灾后重建的必要条件,将为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旺苍县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展开,尽快恢复旺苍县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旺苍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能恢复旺苍县部分城市功能,是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2.4.2 本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旺苍县灾后经济尽快恢复

地震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停水、停电、交通中断,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地震之后重建家园将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此次城市道路是连接该片区各个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通道,此次城市道路丰富了该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的道路网,把该片区有机的连成了一个整体,有利于县城的经济发展。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2.4.3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旺苍就业率,支持旺苍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近20年的改革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旺苍县已经成为川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旺苍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以“打造中国红军城,发展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而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反映着一个地方经济繁荣与否、经济发展与落后的重要标志。旺苍县经济及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愈来愈依赖交通运输的发展。

现状交通滞后己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瓶颈。同时“5.12”汶川地震又对旺苍县城道路、桥梁、排水等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损害,如不及时修复将影响旺苍县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对旺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建设将改善该片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更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加快旺苍经济建设的步伐。

2.5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如下社会目标:

1、妥善安置灾民,极大的改善了灾区居民的出行条件,实现灾民安 居乐业。

2、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

4、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5、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本区域的人

居环境,带动本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道路改造)

第三章 交通分析与预测

3.1 旺苍县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通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建设,旺苍县交通得到了较大发展,与周边的广元、苍溪、巴中形成了西、南、东干线公路运输网络。全县100%的乡(镇)通了公路,48.3%的村通了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体,辅以铁路的交通运输网络格局。

截至2006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己达303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72公里,等外级公路236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990公里:客货车达2517辆:年运输能力货运量达33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8250万吨公里,客运量达27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6364万人公里。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广达省道为骨干,县城-双汇、普济-化龙、三江-金溪为支干的放射状交通运输网,路网密度达54.1公里/百平方公里。 3.1.1 城市外交通现状

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邻南江,西连广元市中区、和朝天区,北接陕西宁强、南郑县。广(元)乐(坝)铁路支线和省道S202线横贯全境,主要起旺苍和苍溪等地的物质集散作用,是旺苍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出入口。目前省道S202 线的等级较低,特别是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路况变的更差,广(元)乐(坝)铁路支线为断头路,运输能力低,因此旺苍的交通区位势薄弱,严重制约了旺苍的经济发展。

3.1.2 城市内部交通

目前旺苍县城建成区主要集中在凤凰梁、红军古城区、红旗坝、新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5473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1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