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纠正不正确的认知,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局麻注射时保持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在放松的状态接受治疗。许竞等
[8]
群建议使用STA系统无痛口腔局部麻醉仪进行口腔局麻。
参考文献
[1]徐平平.两种局麻药在局部浸润麻醉拔牙术中应用的自身对照
研究.广东牙病防治,2004,12(3):2142215.
[2]许丽萍.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研究.口腔医学研究,2004,20
(5):5442545.
[3]边可胤.无痛口腔推麻仪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应用.天津医科大
学学报,2009,15(3):5272528.
[4]范月静.应用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对老年人麻醉效果的观察.中
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4):2102211.
[5]刘宇,张伟,田赦华,等.TheWand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在心血管
病患者拔牙时的应用研究.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5):4272428.
[6]余少秋.口腔科门诊病人牙科焦虑症调查报告.广东牙病防治,
2006,14(2):1272128.
[7]黄敏霞.护理干预对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焦虑症心理的
作用.现代医院,2007,7(3):90291.
[8]许竞,巫燕辉.局麻药中肾上腺素对高血压拔牙患者血压和脉搏
的影响.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12214.
[9]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282131.
(收稿日期:2010203205)
TM
研究
局麻药中肾上腺素对高血压拔牙患者血压和脉搏的
影响,结果显示:局麻药中含10Lg/mL(1B100000)肾上腺素,局麻注射前后患者血压、脉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排除必兰中肾上腺素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本研究中无痛注射组注射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平稳;传统注射组注射前后患者心率平稳,但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范月静
[4]
的研究结果相符。由
于传统注射伴随而来的疼痛不适,使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更加恐惧之后的拔牙操作,这种不良的情绪反应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及儿茶酚胺释放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
[9]
加,导致血压上升。
本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有儿童、青年、中年及老年人。根据测试结果:STA系统口腔局部麻醉注射时患者感觉无痛或只感觉轻微疼痛,血压、心率平稳。本研究结果提示:为了减少儿童及有牙科焦虑症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心率平稳,减少手术风险,对这类特殊的人
TM
(编辑 刘曙光)
#综述#
益生菌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胡轶, 苏丽萍, 杨文晔 综述; 王胜朝
1
2
1
1*
审校
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科,陕西西安(710032); 2第四军医大学校直干休所卫生所
=摘要> 人类口腔内的细菌种类繁多,其中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称为有益菌,即益生菌。除胃肠道疾病外,益生菌对口腔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就益生菌对口腔疾病影响做一系统性回顾和展望。=关键词> 益生菌; 口腔健康; 致龋菌; 牙周致病菌=主题词> 有益菌种; 龋齿/微生物学; 牙周疾病/微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R78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245(2010)07-388-05
栖息在人体内的细菌数以亿计,这当中有的对
*
通讯作者:王胜朝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科,人体有害,称为有害菌;有的对人体有益,称为有益
菌;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条件致病菌,即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自20世纪90年代初,,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与此同时,益生菌的研究也成为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益生菌被定义为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
[1]
以维持口腔及胃肠道菌落的平衡。国内外已开发的益生菌保健产品中最常应用的是乳杆菌类和双歧杆菌类。
关于益生菌防治胃肠道疾病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其疗效和机制也有了较确定的结论
[2-5]
(Lactobacillusacidophilus,L.acid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plantarum),其中L.fermentum、L.rhamnosus、L.salivarius常被添加到乳制品当中。Colloca等同样也观察到口腔内乳酸杆菌群的多样性,他们在研究中发现L.fermen2tum、L.plantarum、L.salivarius和L.rhamnosus是健康人群口腔内的优势菌种。后来又有学者发现与慢性牙周炎患者相比较,健康人口腔内L.fermentum
[19]
的检出率更高。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乳酸杆菌作为口腔固有微生物群的成员在维持口腔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证明在人类口腔中确实能够检出具有益生菌特性的乳酸杆菌菌种。但是,这些乳酸杆菌菌种在口腔内的定植是由于经常摄入乳制品而形成的暂时性聚集,还是口腔环境能够给它们提供永久性的栖息场所,还缺乏可靠的研究依据。
3.益生菌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1)益生菌与龋病 从病因学角度,龋病是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当口腔生态系统的内部平衡发生变化,导致以变形链球菌为主要细菌成分的牙菌斑生物膜过度生长时,龋病也将随之发生。为了发挥益生作用预防龋病的发生,口腔益生菌要具备如下特性:首先要能够粘附于牙齿表面,整合到细菌群落内,占据牙菌斑生物膜的部分空间;同时要能够竞争和对抗致龋菌,并且抑制它们的繁殖;此外,益生菌的糖分解代谢应该产生相对于致龋菌较少量的酸性产物。益生菌具有中和酸性环境的能力,有报道含有益生菌的乳酪能够阻止牙釉质脱矿,并促进釉质再矿化。关于益生菌对致龋菌和龋病发生的影响与作用,有学者做了相关的体内和体外研究,发现有些益生菌种能够对抗致龋菌,尤其减少唾液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可能降低龋病的发生率。
Caglar等
[22]
[20-21]
[18]
。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还发现益生菌的
作用不仅涉及到胃肠道疾病,对包括口腔、鼻咽腔、阴道、膀胱和皮肤在内的其它系统的疾病,也有预防
[6-8]
作用。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益生菌的定义扩展为一种有生命的微生物,当人体摄入适当数量益生菌后对人体健康有益。笔者就国内外益生菌对口腔疾病可能影响的相关研究做一系统性回顾和展望。
1.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关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益生菌能够分泌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多种抗菌物质,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10]
[9]
;它还能够与
致病菌竞争黏膜表面的结合位点,减少致病菌的定[11]
植;可通过调整pH值和氧化-还原反应电位,改变微生态环境,使之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12]
[3]
;还有可
能通过刺激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调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来发挥其益生作用。通过实验研究还发现,联合应用多种益生菌种能够有效增强益生效果
[13]
。
2.口腔益生菌种
许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都归属于益生菌类,其中最常见的两大类益生菌分别为乳酸杆菌类和双歧杆菌类。具有粘附和定植于口腔黏膜或牙齿表面的能力是口腔益生菌应具备的必要特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能够定植于口腔内,并对口腔健康发挥益生作用。
口腔内的细菌种类繁多,Paster等
[14]
研究了罗伊乳杆菌(Lactobacillusre2
uteri,L.r …… 此处隐藏:352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石油钻采专业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 [资格考试]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麻风病防治知
- [资格考试]道路勘测设计 绪论
- [资格考试]控烟戒烟知识培训资料
- [资格考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安全员
- [资格考试]photoshop制作茶叶包装盒步骤平面效果
- [资格考试]授课进度计划表封面(09-10下施工)
- [资格考试]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读后感
- [资格考试]2007年广西区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软件实施工程师笔试题
- [资格考试]2014年初三数学复习专练第一章 数与式(
- [资格考试]中国糯玉米汁饮料市场发展概况及投资战
- [资格考试]塑钢门窗安装((专项方案)15)
- [资格考试]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2
- [资格考试]2015-2020年中国效率手册行业市场调查
- [资格考试]华北电力大学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 [资格考试]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新进展
- [资格考试]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背诵篇目名
- [资格考试]ISO9001-2018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 [资格考试]论文之希尔顿酒店集团进入中国的战略研
- 全国中小学生转学申请表
- 《奇迹暖暖》17-支2文学少女小满(9)公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 2005年高考试题——英语(天津卷)
- 无纺布耐磨测试方法及标准
- 建筑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
- (目录)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
- 中国期货价格期限结构模型实证分析
- AutoCAD 2016基础教程第2章 AutoCAD基
- 2014-2015学年西城初三期末数学试题及
-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完整版)
- 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1]0
- 突破瓶颈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决策学招生目
-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报告
- Excel_2010函数图表入门与实战
-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数学 13.1 轴对称 (
- 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教程电子教案
- 2010北京助理工程师考试复习《建筑施工
- 国外5大医疗互联网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