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加快循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思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04
导读: 内 容 提 要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一项特殊产业,即有环境保护的功能,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身。特别是林业的生态效益,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已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循化县林业生态环境状况极差,由于干旱少雨

内 容 提 要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一项特殊产业,即有环境保护的功能,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身。特别是林业的生态效益,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已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循化县林业生态环境状况极差,由于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时常干涸、自然灾害频繁,使经济林产量低而不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要实现我县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森林植被,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控制水土流失。所以,林业生态环境是我县实现经济腾飞的基础和前提。

写 作 提 纲

一、基本情况及生态现状

(一)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

(二)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牧业生产发展受阻。

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生态意识不强,缺乏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天然林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水土流失治理进度缓慢。

(三)造林布局不尽合理,管护制度不够健全。

(四)苗圃建设环节薄弱,造林树种单一,防治病虫害工作严重滞后。

(五)林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少,林业生态建设科技含量不高。

三、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林业生态意识。

(二)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职能。

(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四)转变经营机制,实施分类经营。

(五)注重种苗建设,发展骨干苗圃。

(六)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荒山承包步伐。

(七)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以粮食换生态。

加快循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思考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一项特殊产业,即有环境保护的功能,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身。特别是林业的生态效益,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已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循化县林业生态环境状况极差,由于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时常干涸、自然灾害频繁,使经济林产量低而不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要实现我县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森林植被,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控制水土流失。所以,林业生态环境是我县实现经济腾飞的基础和前提。

一、基本情况及生态现状

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西端,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县境北部,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58公里,总面积171700h㎡。地势南高北低,呈现高山峡谷和丘陵沟壑地貌。境内最高海拔4635米(达里加山),最低海拔1780米(孟达关门)全县林业用地面积62703.9h㎡,占总土地面积的36.5%,(其中,有林地11642.8h㎡;灌木林地28978.9h㎡;疏林地270.8h㎡;未成林造林地6493h㎡;苗圃地98h㎡;宜林地13790.8h㎡,灌从地1381.8h㎡,分别占林业用地的6.8%、0.2%、16.9%、3.8%、0.05%、8.03%、0.72%)森林覆盖率23.7%,非林业用地

108996.1h㎡,占总土地面积的63.5%。

全县地形南高北低,呈现高山峡谷和丘陵沟壑地貌,山陡沟深,地质破碎,植被稀疏,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水土流失严重,林业生态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一)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长年受西风环流控制,冬季长,干燥少雨,根据气象资料,全县年平均气温8.7℃,年均降雨量268.2毫米,故有“干循化”之称。因水、热条件的严重不协调,限制了林木生长发育,导致了林业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恶劣的林业生态环境又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据资料,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5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6%,平均侵蚀模数为1845——3500吨/平方公里,年均泥沙流失量高达387——737万吨,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折合化肥1684标准吨,而2006年全县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总量只有2200标准吨。

(二)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我县孟达、夕昌、文都和尕楞地区有2万多群众聚居在天然林区边缘地带,由于当地群众的林业生态意识薄弱,对森林及其植被的生态作用认识不清,偷砍盗伐、乱挖滥采、过度放牧、违章开荒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天然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大部分天然森林分布在地势陡峭、地质破碎的峡谷山地,构成森林的主要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抗逆性差,这些植被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我县的天然林

分布区域为黄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两侧,是黄河上游主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地区之一,也是当地农牧业生产的“绿色屏障”,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发展地方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资源,同时,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尽快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牧业生产发展受阻。

由于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干旱、冰雹、病虫害、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产量成倍下降,部分地区还出现过绝收现象,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出现连续暴雨的情况,使我县好几个乡(镇)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给我县的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牧业及林业生产的发展。

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的林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政府部门对生产周期相对较长的林业,行政手段不力,资金投入有限,对林业生态效益认识不够,诸多因素造成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滞缓。

(一)林业生态意识不强,缺乏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且将林业生态环境建

设作为基础建设,这是我们党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给我县的林业生态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各级领导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给予了普遍重视,但这项工作在许多方面都流于形式,没有将林业生态建设问题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具体表现在:给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还不够宽松,各级领导不积极主动争取林业工程项目资金,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延缓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二)天然林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水土流失治理进度缓慢。

从全县天然林分布情况看,呈带状分布,林区群众居住地分散,管理难度大。因此,破坏天然林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而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因种种原因进度缓慢,导致治理速度慢于恶化速度,林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截止目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5平方公里,只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0%。

(三)造林布局不尽合理,管护制度不够健全。

规模造林和集约经营是造林发展的主方向。我县的造林由工程造林和一般造林构成。一般造林主要在黄河两岸及其一级支流两侧,呈块状零星小面积分布,由于地块分散,技术措施差异明显,不能形成规模,这样就给造林后的抚育管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工程造林虽然集中连片,但造林地块全部在中部浅

山地区,该地域植被稀疏,土壤干旱脊薄,年降雨量仅260多毫米,这样的水肥条件难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三分造,七分管”,管护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关键,管护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人为破坏严重,也是保存率较低的直接原因。

(四)苗圃建设环节薄弱,造林树种单一 …… 此处隐藏:281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加快循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0743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