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学前教育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9)(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30
导读: 题 ⑵通过论战:论战双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最主要途径) ①目的: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线, ②焦点:革命道路和方法 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否认中国有工人阶级,反对成

题 ⑵通过论战:论战双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最主要途径) ①目的: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线, ②焦点:革命道路和方法 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否认中国有工人阶级,反对成立无产阶级政党。马 克 思 主 义者:资本主义道路行不可行,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才行得通。 ③意义:通过论战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学习思考:无政府主义为什么会在五四时期流行? 答: (1)中国本来就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有传播无政府主义的土壤; (2)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小生产者日益陷于破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他们反对专制,而无政府主义所主张的恐怖、暗杀等就成为他们选择的手段; (3)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未得到广泛传播,人们将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淆,无政府主义就大行其道了。 1. (2012年福州模拟)以下是1917年至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是(A) 介绍马列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 要闻 30篇 32篇 5篇 5篇 《新青年》 35篇 《每周评论》 38篇 达 标 检 测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B项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除了报刊,还有发表文章、创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等;C、D两项表述也是错误的,《新青年》一开始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 2.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伴随着中国形势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阵营最终分裂。其开始分裂的标志是(C)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问题与主义之争 D.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思潮,而李大钊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预示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 反 思 归 纳 作业布置

同步测试 引导学生归纳为什么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救中国。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9)(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5937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