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23
导读: 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 第二阶段为平稳增长期(1978-1984年)。1978年3月, 福利企业由工业部门交由民政部门管理,并连续发布了 一系列有关所得税、贷款、建筑税、销售增值税的优惠 政策,鼓舞和促

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

第二阶段为平稳增长期(1978-1984年)。1978年3月,

福利企业由工业部门交由民政部门管理,并连续发布了

一系列有关所得税、贷款、建筑税、销售增值税的优惠

政策,鼓舞和促进了中央和地方兴办福利企业的积极性。

到1994年底,我国福利企业个数发展到6710个,残疾

职工数达到11.6万人,实现利润1.3亿元。与1978年

相比,企业数增长7.3倍,残疾职工增长3.3倍,利润

额增长1.6倍。此时,除国家兴办的福利企业之外,社

会办福利企业也开始出现,其主要形式为街道兴办的福

利企业。

第三阶段为急剧扩张期(1985-1995年)。1985年

9月,民政部召开全国福利生产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对福利企业改革提出明确意见,要求大力扶持和发展福

利企业,并逐步出台和完善了《关于社会福利企业招用

残疾职工的暂行规定》、《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防止出现贪多而不注重管理效益现象的出现,政府

管理门逐步完善具体优惠政策,促进福利企业的健康发

展。通过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工作的决定》、

《关于加强社会福利企业年检工作的通知》、《关于进

一步加强福利企业行政监督严格检查清理假冒福利企业

的通知》等规定,政府着手进行福利企业清理整顿工作,

健全认证手续和年检制度,加强对福利企业的行政监督

和企业化管理。这一时期,我国福利企业呈现快速增长

的态势。1995年,中国福利企业达到其历史顶峰:福利企业个数达到60237个,安置残疾职工就业达到93.9万,与1978年相比,企业数增长65.5倍,残疾职工数增长26.8倍。1995年,实现利润49.1亿元,是1978年的61.4倍。第四阶段为快速收缩期(1996- )。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度放慢,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福利企业经营开始遇到严重困难。为促进福利企业的发展,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给予福利企业改制以政策上的扶持保护。但这些措施未能阻止福利企业数量下滑的趋势。到2005年,福利企业数仅存31211家,仅相当于1995年的51.8%。二、现行福利企业法规体系福利企业的目标在于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因而受到残疾人保障法规和福利企业政策的双重约束和规范。第一,在残疾人就业保障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是国家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法律,也是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基本指导。其中规定,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

政府和社会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第二章 生态环境

009

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

第二

福利性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国家对安排残疾人

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

人单位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

扶持。同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

排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残疾人福利

性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政府采购在

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产品或者

服务。

根据《保障法》的要求,2007年国务院发布《残疾

人就业条例》,从用人单位的责任、保障措施、就业服务、

法律责任四个方面明确了政府、企业、残疾人职工的责

任和权利及违反条例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2008年,党

中央、国务院下发第一个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纲

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的意见》,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兴办福利企业。

010第二,在福利企业政策法规方面,主管部门民政部与其它相关部委在福利企业审批与管理、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扶持。2007年,民政部发布《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严格规范了福利企业申请条件,并对残疾职工的最小比例和最少人数进行了具体规定。规定对福利企业的定义更加具体,即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安置残疾人职工占职工总人数25%以上,残疾人职工人数不少于10人的企业。同时,福利企业申请条件更加严格,福利企业申请条件由原来的五条增至十条,新增支付工资和社会保险费凭证,无障碍设施证明等多项内容。同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征管办法的通知》,规定了在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流转税方面,由主管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退还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其中,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县(含县级市、区、旗)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在所得税方面,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按照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税前据实扣除,并加计100%扣除的办法。单位实际支付给残疾人的工资加计扣除部分,如大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可准予扣除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超过部分本年度和以后年度均不得扣除。同时,对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

免征企业所得税。

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

三、政策调整与实施效果

以2007年民政部印发的《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

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残疾人

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为分界点,利企业的资格认

定和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标志着福利企业的

发展进入新时期。

具体而言,第一,放开福利企业多元投资的政策。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福利企业由原来的民政部门、街道

和乡镇政府举办的国有、集体所有制福利企业扩大到由

社会各类投资主体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内资企业。第二,

降低举办福利企业的门槛。残疾人占生产人员比例由过

去的50%以上降低到占企业职在职正式职工总数25%(含

25%)以上,有利于引领兴办更多的福利企业,吸纳更

多的残疾人就业。第三,统一享受税收优惠的认定条件。

将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收优惠的认定条件统一规定,同

时按企业实际安置残疾人数确定减免限额,即按企业实

际安置残疾职工人数实行每人3.5万元每年的定额减免

的办法,税收优惠与企业的销售收入、纳税额不再挂钩。

由原来的“补企业”改为“补人头”,消除了利企业税

收过度减免的问题,既贯彻了公平税负的原则,也兼顾

了国家、投资者、残疾职工三者的利益。第四,厘清各

部门间的职责。在新政策中,为了有效避免税收征管出

现漏洞,以及企业 …… 此处隐藏:208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977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