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东大[土木学院]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11
导读: 联系地址:南京市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电话:025-3794581(home) 3794253(office) 手机:13851823433 Email:xxwang@ 陈忠范 陈忠范教授1961年生,1982年于南京工学院南京市专科班毕业,去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

联系地址:南京市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电话:025-3794581(home) 3794253(office)

手机:13851823433

Email:xxwang@

陈忠范

陈忠范教授1961年生,1982年于南京工学院南京市专科班毕业,去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结构设计,1985年考取东南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生,1988年上博士生,1991年博士毕业留校,1991年任讲师,1994年任副教授,2001年任教授。

陈忠范教授的专业方向是防灾减灾工程,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和隔震、减震有较深入的研究,获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资助多项,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参加编写了“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和“混凝土楼盖设计”著作。近年来,他又去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学者,进行了“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回校后继续这方面的研究,获南京市建委和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各一项。陈忠范教授还获得安徽省芜湖市科委资助,进行了“带边框粉煤灰小型空心砌体住宅”的试验研究工作,目前,试点工程已主体竣工验收。他还获得国际合作项目一项,进行重混凝土在核电站中性能的研究。

陈忠范教授任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中任,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工程结构与材料试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在工程结构试验、检测、鉴定、加固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在南京长江二桥、三桥、五台山体育馆、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及秦山核电站等许多重点工程的检测中都作出了贡献。

陈忠范教授是我国首批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参加了南京市最早的高层住宅——锁金村高层住宅群的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结构负责人,主持了多个大型住宅小区、高层商务楼的设计。

陈忠范教授主讲“高层建筑结构”和“结构抗震试验”两门研究生课程,每年收3名左右研究生,并带5名左右大学四年级学生。由于其丰富的工作经历,使其所讲的课程和所带的毕业学生深受欢迎。

陈忠范教授还参与了许多学术团体,他是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抗震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建筑工程抗震防灾专项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质量与检测学组副主任、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结构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防震减震技术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电话:025—83791225

手机:13951018486

Email:zhf-chen@

[土木学院]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

张继文

张继文 男,出生年月:1965年10月,博士,教授。

现从事现代预应力结构、土木工程领域FRP应用技术、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和市政工程结构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咨询、检测鉴定、设计和施工工作。

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工程系党支部书记,东南大学市政工程系副系主任,东南大学市政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市政工程结构研究室主任,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委员,东南大学预应力工程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国际土木工程FRP学会(IIFC)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全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及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评标专家,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南京东大现代预应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曾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曾主持完成国家人防办项目1项,与香港合作项目2项。现承担国家863计划研究项目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项目各1项。已完成和正承担的其他纵向和横向项目约18项。指导硕士研究生16名(在读7名),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协助指导博士生4名(在读3名),指导工程硕士生5名(在读5名)。

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东南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东南大学优秀课程一等奖,吴健雄、袁家骝奖,吕志涛院士奖教金,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SCI收录论文2篇,ISTP收录论文2篇,CITA引用论文1篇。

电话:025-83793150-8020

手机:13951012494

E-Mail:jiwzhang@

叶继红

叶继红,1967年1月生,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空间结构”期刊编委、东南大学建筑工程抗震与减振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5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并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从师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祖炎教授。95年底申请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从师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世钊教授,98年7月完成站内工作,并获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98年9月申请进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4月完成站内工作。2006年做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进行短期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大跨空间结构(钢结构)的抗震抗风、可靠性、形态分析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创新点有:提出了快速多点激励反应谱法,将计算时间缩短10倍以上,便于多点激励反应谱法的推广应用;提出了竖向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模型,填

[土木学院]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

补了地震动竖向分量相干性研究的空白;将结构抗震可靠度理论(构件层面)引入大跨空间结构在多点激励下的抗震分析中,从结构可靠度角度证明了“当跨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采用多点激励方法进行抗震分析”的必要性;提出或改进了各类形式的空间柔性张拉结构的“找形”分析方法。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共7项项目的研究工作,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包括Thin-walled structure、Science in China、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应用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近30篇。在减震控制方面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编著教材2部,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第二负责人,做为主教练指导东南大学土木类专业本科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得两项1等奖,获2006年东南大学教学成果3等奖(第1完成人)。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建筑类人才,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已培养和正在指导博士研究生5名(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24名、访问学者1名,其中1人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励,1人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励。 电话:025-83794394

Email: yejihong@

Email: zxfhappy2002@

徐赵东

徐赵东,男,籍贯安徽,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创新人才学术带头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结构工程博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到东南大学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日本文部省担任复杂机能与高科技(SVBL)研究员两年。主要 …… 此处隐藏:265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东大[土木学院]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9729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