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16
导读: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天津市 塘沽区 紫云中学 赵志萍 摘要:近几年,高考作文题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材料作文重新获得了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然而,许多考生表现不尽人意,有一些基本规范方面的失误,如:通篇不引用材料,戴帽穿靴,套用材料中的几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天津市 塘沽区 紫云中学 赵志萍

摘要:近几年,高考作文题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材料作文重新获得了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然而,许多考生表现不尽人意,有一些基本规范方面的失误,如:通篇不引用材料,戴帽穿靴,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等。本文针对考生应试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一下给材料作文应该遵守的写作规范、写作技巧。主要是分清材料类型,确定思维走向;求同寻异,抓住材料的“关联点”; 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材料,确定立意;注意点题,偏离题目及时补救。

2009年高考有不少省市作文都是材料作文,如上海卷、浙江卷、安徽卷、辽宁卷等。由于前些年复习训练的大多是话题作文,很多考生对材料作文感到有审题和立意方面的困难。其实,材料作文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就有过,只不过新世纪以来,话题作文一统天下,材料作文就退出了高考试题的舞台。近几年,高考作文题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材料作文才重新获得了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

高考材料作文怎么写?我们在审题上首先要对所给材料的文字“分而析之”,从中寻觅可供发挥的立意点。如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从题型上看,是给材料作文。作文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要求:①自选角度,

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下面,我们对这则材料文字作审题分析。总体上看,材料有三句话,分别谈了“板桥体”是怎样创作出来的,特点是什么以及价值如何。第一句话的是说他的书法能够熔铸古今,参用多体,自成一家。这就很明显可以看出出题者的意图,要考生写出对前人成就应取的态度,并寻找成就自我的途径。第二句是对“板桥体”的描述。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个体、个性),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整体)。注意,这里的“歪歪斜斜”不是缺陷,而是一种风格特点。一个“但”字强调的是“板桥体”的整体美。最后一句强调了其独一无二的价值,所以不可跟风、模仿。审题可见,这道作文题很有文化含量,内容也有思辩性,所给材料本身写作难度并不大,可供发挥的角度有很多。但从高考作文际情况来看,却发现很多考生作文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究其失误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不懂得“材料作文”的写作基本规范,影响了作文效果,使阅卷者“想说爱你不容易”。

考生在“给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基本规范方面的失误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篇不引用材料。

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

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因此,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这就叫“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臵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但有的学生既不明引,也无暗合,不符合材料作文的要求。

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

例如,有个考生先引用板桥事例,之后议论:“这是板桥的特点,而我呢?什么都没有。我从小也有个梦想,……”然后大段写自己的梦想。正文与板桥的材料毫无关系。

3.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

例如,病文《爱财而不过》中,开篇先议论:爱财”这个词人们多少总有些鄙夷,我看不然。虽然“爱财”在有些人眼中是“歪歪斜斜”,但适当的爱财,能催人上进,受人尊敬,只要不过分。第二、三段举比尔盖茨追求财富也办慈善事为正例,举葛朗台敛财吝啬为反例展开论证。文章只是与所给材料中“歪歪斜斜”这几个字面有关,而全文内容与板桥书法之事毫无关联。 那么“给材料作文”应该遵守哪些写作规范,有那些写作技巧呢?

1.分清材料类型,确定思维走向。

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寓言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寓意的语句

针对寓言性材料,除了要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找准隐藏寓意的句子。如下面的作文材料: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叫着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在这则寓言材料中,隐藏寓意的句子是牧羊人的话:“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寓意。它旨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盲目模仿别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寓言往往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写作时,不应就故事论故事。

(2)评述性材料,“抓手”即是议论抒情的语句

评述性材料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常常在叙述性文字之前,构成总分式;或在叙述性文字之后,构成分总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如下面的材料: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碰落了一个烧瓶,结果发现烧瓶并没有碎,他发现这只烧瓶里放着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

溶液,这种溶液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会破碎。由此,他发明了不会碎的玻璃,应用非常广泛,如汽车挡风玻璃等。可见,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现。

这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其议论性句子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现。”抓住这一句即可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发现。

(3)事件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因果的语句

有些叙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审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语句进行分析。如下面的材料: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这则材料中,揭示结果的语句是: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是:第一次进攻“它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

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通过分析这“因”“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不难把握材料的主旨:在多次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停止努力,而应该冷静分析,寻找新的出口。

(4)文学性材料,“抓手”即是体现哲理的语句

能够成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一般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与人生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段。这些材料或者通过意象(形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及意象(形象)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哲 …… 此处隐藏:280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8949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