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初中教育 >

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18
导读: 工作案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其认知能力正处于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时期,对周围的世界非常感兴趣, 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但是,由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放到非中考科目上,这就给初三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工作案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其认知能力正处于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时期,对周围的世界非常感兴趣, 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但是,由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放到非中考科目上,这就给初三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就要 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设计组织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独立战争是美国的起点,它极大地促进了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独立战争》这节课的重点在独立二字, 要让学生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更要让学生理解独立战争为何能够在劣势中 取胜这样一个难点。鉴于初三学生的客观实际,我的设计思路是:课前准备工作主要由 教师完成,学生参与。为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四种教学手段:其一,使用图片。图 片教学形象、直观,可以调动学生的空间智能帮助理解历史知识。这节课我一共设计了 三幅图。导入时,使用两张不同时期的美国国旗图片进行激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讲 述北美经济发展时,使用《北美经济发展图》,帮助学生了解十三块殖民地经济发展的 不同特点。讲述战争过程时,使用《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有利于学生记住几个重要 地点。其二,使用视频资料。好的视频资料,可以调动学生的空间智能、音乐智能,拉 近由于时间所产生的距离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视频文件还可以成为问题提出的切 入点,让学生有东西可谈,还可以进行发散,比文字问题更容易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 这节课,我设计了两段视频,第一段是对《独立宣言》的介绍。《独立宣言》是本节课 的重点,使用这段影片的目的,是想使学生了解宣言的产生经过及其对北美人民所产生 的影响,使学生理解这是一场正义战争。第二段视频是截取自一部美国影片,讲述了约 克镇战役前后的一段历史。使用目的是引出对独立战争胜利原因(教学难点)的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地区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最终战胜强 大的敌人,赢得国家和民族的新生,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第三种教 学手段是历史小短剧。历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即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 定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创造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这就 是历史小短剧。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和人际关系 智能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在理解独立战争发生原因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设 计了这样一台短剧,把背景放在独立战争发生前的波士顿一个小酒馆,通过客人和酒保 的谈话再现当时的社会,帮助学生理解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也为学

生理解美国取得独 立战争胜利的原因作铺垫。第四是由学生讲述历史小故事,学生运用语言智能理解历史 知识。在独立战争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事件: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特伦敦战役。一个标志 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另一个是独立战争中一次极为鼓舞士气的奇袭战,处于劣势的 美军以高昂的士气打败强大的英国雇佣军。选用这两个故事,对学生理解美国在战争获 得胜利的原因很有帮助。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共同参与课堂学 习,有效的保证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 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除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外,问题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我尝试按 照问题连续体来设计问题。在导入阶段,通过两幅美国国旗来进行提问:美国是怎样独 立的?从美国的独立战争中我们可以获得那些启示?在讲授新课阶段,围绕 “独立”二 字展开教学,通过短剧、视频资料、讲故事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呈现战争,最后,由 学生总结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前面的学习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最后,引导学生评价华盛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也可以查阅资料,从不同角度,

采取不同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另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方式来作为呈 现问题的载体,学生很有可能会提出新问题,并由此进入探究式学习。这样设计的目的, 是希望能够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始终处于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而提出新问题的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以及期间华盛顿的主要业绩 难点:1787 年宪法的三权分立原则及影响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 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 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回答:星条旗。 通过对美国国旗的 出示美国国旗。 认识, 激发学生了解 代表 50 个州。 美国独立历史的兴 问:美国国旗有何特点和含义? 趣。 阅读教科书,归纳北美独立战 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问题: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主 要原因有哪些呢? 讲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波士顿 倾茶事件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 火线。 问: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有哪 些? 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 识逐渐觉醒; 2.英国殖民统治,阻碍 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 年第一届大陆会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启发学生全 面分析问题并抓住 决定性

的因素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美国独立战争 基本线索。 萨拉托加战役的意义:美国开始 由战略防御转为了战略进攻。 问: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处于 劣势的美国为什么能在独立战争 中取胜?

基本线索: 爆发:列克星顿枪声 1775 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 建国:通过《独立宣言》1776 (齐读宣言片段)

理解北美独立战争 的艰难困苦。 养成学生借助历史 地图、 图片来掌握历 史知识, 养成左图右 书学习历史的习惯。 从不同角度探究美

转折:萨拉托加战役 1777 胜利:约克镇大捷 1781 合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1 对比战争初期美、英 力量,结合课本讨论:美国独 立战争取胜的原因。

国获胜的原因。

说明:美国独立后,在 1787 年制 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成“1787 看示意图 年宪法”。 问:这种政治制度体现了哪位 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三权分立的渊源:孟德斯鸠 根据宪法的规定,美国成立了联 邦政府。 华盛顿。 朗读材料,了解华盛顿在独立 战争期间及其在独立后对美国 的功绩。

理解“1787 年宪 法”从法律上一定 程度确立了美国的 民主传统。 知识的纵向联系。 结合历史材料全面 认识历史人物。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英国在 18 世纪中叶时号称“日不落帝国”,其殖民地遍及全球,其中英属北美殖民地 就有( )

A.11 个 B.12 个 C. 13 个 D.14 个 2.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 波士顿倾茶事件 B.来克星顿枪声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大陆会议的召开 3.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A.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 B.英国政府从政治上对北美人民采取高压政策 )

C.北美人民的反抗情绪高涨

D.英国在加拿大建立了殖民地

4.小明同学是长江中学九年级(1)班历史黑板报负责人,他上网查找了以下历史资料,按时间先后排了下列几种情况的顺序,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萨拉托加大捷②来克星顿枪声③《独立宣言》发表④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打败英军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5.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战役是( )

A.纳西比战役 B.约克镇战役 C.瓦尔密大捷 D.萨拉托加大捷

6.1947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创立这一传统的著名人物是 ( )

A.华盛顿B.杰斐逊 C.林肯D.罗斯福

7.美国独立战争领导阶级是( )

A.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C.资产阶级 D.种植园主和新贵族

8.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特点在于( )

A. 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革命主要是反殖民主义统治

C.革命没有出现反复 D.革命后资本主义得到顺利发展

9.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陆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作战 B.法国等国的国际援助

C.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美国人民为正义战争而战

10.美国独立战争之所以被称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 )

A.它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它推翻了封建王朝在北美的统治

C.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D.领导这场战争的是北美资产阶级 拓展训练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或 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 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全部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 会” “行政权属于荚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 定和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众议院独立拥有弹劾(抨击、揭发)权,参议院独立拥有审理一 切弹劾法案的权力”“总统对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件法案,有否决权,但国会如果有三 分之二的议员再次通过, 法案即成为法律”“最高法院具有监督立法、 解释一切法律的权力; 法官由总统任命,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其任职是终身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归纳出什么?该文献促进英国形成了什么制度? (2)从材料二中你能归纳出什么?它表明美国的政治体制与英国有何不同? 12、读右图,回答后面问题。 (1)你知道这是什么像吗?它象征着什么? (2)1884 年 7 月 4 日它作为法国人民赠予美国人民的礼物在法国正式交给了美国大使。 法国人民为什么选择 7 月 4 日这一天?其意义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文综(历史):深化课改引领教学

2013年河北中考历史试题以《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以能力立意为命题方向;以过程与方法的考核为主线;以感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终极目标;以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改、引领初中历史教学为命题宗旨。以下主要谈谈前两点:

一、能力立意,注重基础性

1.以历史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

试题突出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核。考查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与把握。试卷所涉及的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张謇办实业、土地改革、“两弹一星”的研制、拿破仑称帝、两次工业革命、多极化的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共产党宣言》与中共七大、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罗斯福新政等。这些考点涉及中国、世界近现代史4个板块的20个学习主题的内容,考查近70个知识点,覆盖面广,考点密集。

2.以基本技能为考查方向

(1)运用时序和地域概念,对历史史实进行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习、研究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应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进行具体、动态的分析和把握。如11题,从设问看,该题考查的内容是时间,实际上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题目巧妙地通过选项中的事件提供了时间信息,通过《列强分占北京城示意图》提供了空间信息,只有时空特征都符合的史实才是正确答案。再如20题,选取的宣传画富有情趣和生活气息,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考查了时空概念能力。27题还考查了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2)史料解读能力

史料解读能力是历史课程要求的核心能力,是形成历史思维的重要基础。试题沿用了近年命题素材丰富的特征,以文献、图表、漫画、诗词、时事新闻、历史论著、人物言论等入题,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与材料“对话”,通过对试题材料的精读、分析、思考,去感受历史探究的过程。如13题,该题选择有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创设了情境,考查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首先要求学生能够从诗歌中提取“学子”、“反封反帝”、“休课休劳”、“优良传统”等关键信息,然后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而做出正确判断。数据图表也是史料的一种表现形式。

(3)根据材料形成对历史的合理想象能力

对历史的合理想象,建立在对已知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判断的基础之上,属知识迁移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被想象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未知性”。如16题考查拿破仑教名使用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即属于“未知”领域。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和判断题目提供的材料,并以此为依据才能得出那个“应该”的结论。本题的难度不高,但对教学的启示效应突出,颇具创意。

(4)提炼和概括能力

具有提炼和概括能力,是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趋势的必要基础,是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必要基础。如15题是一道求同思维类型选择题,要求学生从三个不同时期的材料中就留学目的地、目的、学习内容及人员性质等不同角度提炼和概括出相同之处。该题阅读信息量较大,比较角度丰富,不仅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思考当时历史的阶段特征。与此题类似的还有,如28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比较归纳和辩证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

3.深化探究,凸显综合性

(1)考点涉及领域广泛

从考查内容上看,既有与政治制度、战争和改革有关的政治史,如11题、12题、13题、28题、29题、30题等;也有与哲学、宗教、教育等有关的思想文化史,如15题、16题、27题等;还有科技史、社会史,如17题、20题等。

(2)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是现实的根脉,现实是历史的果实。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发挥反映现实热点、服务现实发展的功能。改革问题、民族精神、工业化、国防建设、对外交往等诸多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内容,成为今年试题的重要考点。

如29题选取了与日本裕仁天皇有关的三则史料,第3问指向明确,即裕仁天皇是战犯,而且至今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题目引入裕仁天皇这个学生相对陌生的人物,将二战中及战后的日本有关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历史的真相,理解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右翼势力不断制造事端的重要原因。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必将促进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另一方面巧妙地比较“低调”地把社会热点问题与主干知识进行了整合,从而避免了历史学习刻意追踪社会热点问题的倾向。

二、强调过程与方法,引领教学

1.用教科书落实历史课标

历史学习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应用历史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通过三年的初中历史学习,不应该仅仅死记硬背那些静态的史实,而应该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及现实问题。落实历史学习的这一功能,就必须重视过程与方法。今年试题在以往基础上更加强调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毋庸置疑,当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如机械重复课本,简单记忆教科书中的固定结论,以及师生为应试而应试的现象。今年的试题采用了近年来的成熟做法,即绝大部分试题都是引用课外的一些鲜活材料去精心设问,这就传达出这样一种理念:历史学习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去落实历史课标要求;不要死背教科书,而应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学习评判历史,强调自己思想的融入,如28题、29题。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由于初中历史是一门解释性的社会学科,因此,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今年大多数试题的解答都要充分依据提供的各种材料。如18题所选材料文字简洁精炼、信息量丰富,提供了多方位思考的视角,且所设选项紧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题支和题干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考查学生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解读和运用史学方法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选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都有一定的关联度。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史证意识,对尼克松讲话的理解既不能跳脱,也不能偏颇,更不能随意发挥。

3.倡导多角度思考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学习是多维的、立体的,不可以孤立的或贴标签式的去看问题,而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要摒弃千篇一律的对历史事件的僵化认识。几年来这个命题思路一以贯之,重要史实连续考查,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多角度地深化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如28题,是从南京国民政府未能长久存在的原因角度去考查,史料翔实、确凿,丰富和加深了对这一历史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考查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考查,2012年考查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今年则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首次成功实践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实际上考查了对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4.学以致用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学习历史的真谛。学习历史不是为了死记史实,而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解决历史上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29题,对日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侵略史的考查。作为东亚大国,日本在现实中追求政治大国的野心暴露无遗,当今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甚嚣尘上,并极力否认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虽已经遭致受侵略国家的一致反对、谴责,而如果不了解日本侵华历史的来龙去脉,就难以理解日本政府当今的所作所为。此题的寓意在于: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现实,历史与现实紧密相关;只要我们认真思索、探究,关注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就能较好地落实学以致用的这一功能。

价值坚守与专业精进

——我的专业阅读

刘强

国学大师钱穆在他的名著《国史大纲》开篇就提出要求,“对其本国以往的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因为历史的智识对于增进国民素养,提振民族精神大有裨益。钱穆进而分析“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现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真实了解。”作为历史教育者,当明确自己的担当,给学生科学传递历史的信息,引领合宜的价值观,彰显史学的功效意义。这样,老师的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与坚持写作便成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

这是个瞬息万变、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型社会正在构建,有学者认为,未来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的较量。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育变革风云激荡,历史老师更要顺乎时代,与时俱进,要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与过去对话,与现实接轨,与未来沟通。

通过阅读,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清晰的价值定位。研读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的《史学的意蕴》让我领略到“史为何物?”,感受到历史时空中的生命观照。他提出“清清朗朗地思索,宽宽阔阔的胸怀,认认真真地读书”,从而感受史学的美感和智慧。恰如歌德所言:“我们从历史那里得到的最好的东西是它所感发兴起的激情。”葛剑雄、周筱赟的《历史学是什么?》虽是一本通俗读物,但却使我们对历史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阐释了历史的来历、历史的类型,为什么要了解历史,如何学习与研究历史。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确立专业意识和教育使命。英国历史学家卡尔的名著《历史是什么?》给历史一个独特的阐释,“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卡尔的命题还引发人们对“什么是历史”的持续思考与追问。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的《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生动阐释了相对主义的历史观,他对历史提出一个形象而简单的概括:“历史就是关于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的记忆。”这种说法推动“公共史学”的兴起,使每个普通的人都参与到历史的解释中,使历史由学者、官方下移到民间。这方面的书,我还读有朱本源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姜义华的《史学导论》,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等等。这些方面的阅读,加深对历史专业的理

解和感悟。后来,我们历史教研组的学科宣言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擎起历史的火炬,照亮学生的心灵”是我们对历史教育的价值追求。

历史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按专题模块编写,而且中外历史按主题时序混编,它改变了以往单一史观的编写与表达,体现了当今多元史观的时代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善于运用多元史观去组织教学。为此,我大量阅读了相关书籍,了解各种史观的特点,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反复研读,感悟全球史观。如译者在后记所评:“一是不要割断历史传承性,二是必须将世界历史看成一个统一的政体。他认为理解今日社会现象的关键就在于以全球的视角解读人类历史。因此,本书的整体性和现实性非常突出。每一个历史事件和现象在书中都不是孤立出现的,它们都被恰如其分地置于一个统一的历史坐标之中进行分析,它们对现今世界的影响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阅读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阅读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历史著作,对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它诸如反映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学名著,都设法一一涉猎。

我们学校目前开展的“百万百卷”读书计划(五年内,学校投入100万,为老师个人购买100本书)将会彪炳校史,它为老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百年老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之源。

新课改掀起了一场教育、教学观念的革新浪潮,尤其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兴起与发展。基于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学习模式“了解-理解-见解”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的研究》。课题的核心是突出学学习的主体地位,主旨是彰显史学功能,力图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治史能力。运用“历史学习三步法”的课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由电教馆制作光盘发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全国优秀教学案例选》一书中。个人撰写的《历史教学要彰显人文精神》一文收入《给历史教师101条建议》(南京师大出版社2007年)一书。

新课程历史学习方式也发生深刻变革,“神入历史”成为学生理解历史、感悟历史重要的途径之一。“神入历史”就是“使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当时的情况”“神入”,(Empathy)一词是从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好的感悟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乐趣和智慧。教学实践中,运用这种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我撰写的教学论文《神入与体悟,把历史植入心灵》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9期)上。同时,近些年学校持续开展的课题研究,如“目标导引教学”、“评价促进学习”对我的教学也是极大的推动。运用“目标导引教学”开设对外公开课《鸦片战争》,撰写的教学设计论文《目标导引:让历史有迹可循——以“鸦片战争”一课设计为例》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6期)。我们的教学是针对活生生的人,要研究学生,了解学情,从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出发,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比如,我在讲《毛泽东思想》一课,事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然后根据学情设计教学。为此撰写的论文《基于学情分析和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以“毛泽东思想”一课为例》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1、2期合刊)。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在谈到史学的特征时强调说:“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讲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我在教学中用华盛顿这位历史“人物”做为线索,把相关的史实串联成一个完成的整体,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感。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应自觉彰显大写的“人”》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教育的民主性就应当包容学生的不同观点,提倡思想自由,鼓励问题生成,唯如此,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孔子讲学图》,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我感慨不已,由此撰写的教育随笔《孔子讲学,气氛压抑?》发表在

《中国教育报》上(2010年4月9日)。

教育写作其实就是和同行进行专业对话,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也是“认识你自己”的重要途径。

除了专业阅读与写作外,我还阅读了不少哲学、思想、文学等方面的作品,以拓展思想视野,丰富人文情怀,提升哲理思辨。近些年在《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江苏教育研究》、《教师博览》等报刊发表读书随笔二十多篇。《人民文学》举办大型征文“风物扬州”,我撰写的长篇历史文化散文《古城扬州方寸游》获得优秀奖(刊登在2010年《人民文学》副刊)。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说道:“历史课的教学则是发展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虔诚爱戴之心,启发他们为了人类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并形成对现实批判的清醒历史观。”我阅读、思考、写作,通过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专业精进去影响学生,去发展自己,去推动社会,这是人生莫大的幸事!

阅读推荐

1.《新全球史》

很多历史同行肯定看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再阅读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一定更有收获。这套史学名著强调叙事,史料鲜活,大量的历史插图增加历史感,补充的“历史文献”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每一章都以一个历史故事开篇,别开生面,也体现小切口、大纵深的特色。《新全球史》突出人类历史中的两大主题——“传统”和“交流”,纵横交织,为纷繁复杂的世界确定焦点。本书把全球划分出七个时代来考察历史,这七个时代代表了全球历史发展进程中,特点分明而又相互关联的七个时期。本书的主旨,如作者所言“要理解别人、尊重近邻,同时也尊重距离遥远的社会的权益和事务,在具有不同政治、社会和文化传统的人们之间,应该促进交流和协商,而不是以暴力和冲突来解决争端。”

《新全球史》(上、下)【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2009年2月第四次印刷

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的名著,也是近些年高考试题引用史料最多的历史著作之一。作者突破了以往把近代史简单化、绝对化的方法,强调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过程,并认识到近代中国在内外力的冲击下,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每一章的标题不仅新颖而且引发读者深思,诸如“炮口下的震撼”、“近代化的一小步”、“假维新中的真改革”等。陈旭麓说“解放思想就是对自己实行民主”,这本近代史著作就是思想解放的力作,也引领读者摆脱精神桎梏,大胆思考,勇于创新。这本史学著作,语言丰富多彩,思想深邃新奇,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人掩卷深思。2012年新版,增加了丰富的插图,印刷、装帧也非常雅致,对阅读爱好者而言一定会爱不释手。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插图本)陈旭麓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第一版

3.《艺术哲学》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的“资料回放”引用了一段材料:“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某种艺术是和某种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这段材料出自丹纳的名著《艺术哲学》。作为历史老师,为了教学(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的需要,应当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掌握一点艺术理论。丹纳认为,艺术的性

质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要素,这本书“第四编:希腊的雕塑”三章分别以“种族、时代、制度”为标题,从大量的事实出发,探求艺术规律,解释艺术本质。有评论家评价道“丹纳的作品好一幅图画,历史就是镶嵌这幅图画的框子”。阅读《艺术哲学》,能够感悟艺术中的历史意蕴。著名翻译家傅雷的翻译更增加这本书的文化品质。

《艺术哲学》【法】丹纳 著 傅雷 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5631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1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