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利他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08
导读: 认商品经济的出现代表社会的进步,也不说明商品经济不需要道德的调节,相反,恰恰因为商品经济这样的特点,它才更需要人道、公正、公平与信用,更需要限制人们的自私。第二、商品经济提供较大的获利空间,驱动逐利,遏止利

认商品经济的出现代表社会的进步,也不说明商品经济不需要道德的调节,相反,恰恰因为商品经济这样的特点,它才更需要人道、公正、公平与信用,更需要限制人们的自私。第二、商品经济提供较大的获利空间,驱动逐利,遏止利他。商品经济的产生主要是缘于社会分工,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的必要。而从社会分工的产生来看,远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就已经论及分工的重要性,而在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是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在他的著作里他提出了富裕源于分工的观点。显然在生产领域社会分工的发展,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根据价值规律,也就意味着商品的劳动力成本的降低,从商品获取的利润就大。另一个商品经济是交换经济,它所涉及的交换领域面显然比农业经济要广,从商品中获取的利润大小也和资源的稀缺度相关“,物以稀为贵”,从而为谋取暴利提供了空间。此外,商品经济与农业经济相比,一般是加工经济,商品的附加值要比农产品高,获利也就高。虽然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对商品经济与分工、富裕的关系也许没有像后人认识得那样深刻,但这并不否认在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商品经济的这些特质的存在,而商品经济既然提供了较大的获利空间,在较大利益的驱使下,在获得与代价的权衡下,在对财富的追求的价值观的导向上,也就从客观方面易于使人们为逐利而放弃利他。

三、中国的道德优位与西方的理性优位

道德是人们面对利益时的一种价值的选择,而作为主体的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必然深受其所生长的文化特质的影响,中国人伦文化中道德优位的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利他主义易于从中国人伦文化的母体中自发产生,而西方自由文化的理性优位的特点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利他主义产生的外在性。

就中国人伦文化的道德优位而言,其原因:第一、在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人的发展处在马克思所言的“以人的依赖为基本特征”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时期,社会基本的经济特征是没有社会分工或没有发达的社会分工,在自然发生的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上实行自然经济,因此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天然浑成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纯粹是人的依赖关系。”所以,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上,群体是个体存在的条件,更是高于个体的价值体现。可以说,这样一种价值观是个体与群体关系发展进程中最初的表达,具有更多的自然性,是和人类社会最初的经济协调相适应的,而中国长期以来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与原生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也就是十分注重个体与群体和谐的人伦文化,反映在个体与群体的价值定位上就是强调群体在于个体之上的一种整体主义价值观。由于人伦文化强调群体高于个体,个体的人在本质上是群体的、整体的、社会的,因此,在这样的文化中,中国的个体没有独立的存在方式,他并没有发育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无法具有自足的自我确立的存在方式,相反,他只有在各种关系中才能确认自身。而一个不能独立的个体,也就无法拥有个体的主体意识,也就抑制了个体对自身权利与利益的积极追求。第二,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业社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特别强调道德的优位,对个体而言,尤其强调道德的品行的重要,强调在利益的取舍中要他人群体为先,在对利益的争夺中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从统治者而言,在君王的神授王权思想被消解后,便用道德的合法性加以弥补,强调统治者要以德配天。第三、中国社会很早就注重人伦之道的教育。由于人伦之道是人类最早的调

节社会关系的规则,所以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起端就产生了关于人伦之道的思想与教化。孟子曾指出,人伦之道的教诲由来已久,在舜命契做司徒之时就有相关的思想。据《史记》载“: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史记·五帝本纪》)可以说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形成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教,承担着协调社会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和睦与社会秩序安定的重要功能,得到特别重视。正是这些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形塑着中国文化道德优位的特质,从而使利他主义易于在人伦文化的母体自然产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预制了儒家人性为善和仁义思想的产生,儒家将人的道德性作为人的本质特性,作为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将人的道德生活看成是人生的根本内容,道德既是人生的基本规范,又是全部人生的实质和意义的思想。可以说,既是中国人伦文化注重人伦之道的产物,又是对它的进一步发展,更加凸显道德优位和泛道德化的典型特征。

就西方自由文化的理性优位而言,其原因在于:第一,对理性的神圣性的认知。虽然希腊人是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突破自然于生存的限制与束缚中,产生了对自然认识与改造的理性精神,但由于古希腊思想文化的最初表现形式是神话,而“在古希腊神话中,理性和智慧被看作是对神性的分有,是从神那里获得的知是非辨善恶的能力”。所以,追求理性、服从理性,是古希腊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安那克萨哥拉说“在理性兴起的当时,一切事物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理性规定了次序和条理”,所以理性担当着为世界的立法者。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理性观念同人性相比,理性观念是神圣的,那么,以理性观念为根据甚或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比较,以理性观念为根据的生活也一定是神圣的……对于人来说,这就是以理性为根据的生活,因为它才使人成为人”,所以与中国人伦文化将善作为人立命之本不同,古希腊注重人的理性,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没有通过理性审慎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第二,对理性的热爱与追求。古希腊人对理性的追求最集中地体现在对纯粹理性的态度方面。这也是古希腊文明区别于其他古代文明的重要特点。“所谓纯粹理性,指人超出一己的感性欲望和利害关系,不求功利和不计得失地探索各种抽象和思辨的问题,如世界的来源,事物的本质、思维的形式、存在的意,以及绝对和完美。”古希腊的纯粹理性突出地表现在其哲学中,如代表规律的“逻各斯”的探讨中。可以说,对纯粹理性的追求实际是上一种自由的超越精神的体现,超越有限到无限,超越已知到未知,超越不足到完美,超越相对到绝对,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元动力归根到底就源于此。这样一种精神在古希腊哲学晚期当神秘主义和唯灵主义兴盛时逐渐衰落,但它却以宗教理性的方式保留下来,体现在对至善、至真、至美的基督教的上帝崇拜中。没有古希腊对纯粹理性的热爱,也许基督教的上帝也就不可能长期存在。因为宗教理性虽然是纯粹理性的变异,但精神的血脉是相同的。第三,对个体价值、个性与权利的尊重。古希腊的理性是在人与自然的分化、人与自然的改造中产生的,当人类一旦从自然万物中分化出来,也就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天然纯朴、亲密一体关系的被打破,也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分离,意味着人类主体意识的萌发与觉醒;当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甚至是驾驭自然的能力和实践活动,在对客体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使之尽量满足主体人类利益的需要,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便开始占据着支配地位,人的理性能力便形成与体现,由此“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便是古希腊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的个性和主体性的肯定,也是古希腊在对自然生存条件不断征服过程中对人的价值与能力肯定的哲学的表达。黑格尔

说,这里说出了一个伟大的命题,从现在起,一切都围绕着这个命题转。因为人发现了自己。同理,当个体随着古希腊血缘关系的被打破,从天然地依附于群体或氏族部落的关系的制约中解放出来; …… 此处隐藏:351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利他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0737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