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公示稿)(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15
导读: 。重点对我国及边境高寒地区的冰川、冰川科学考察与调查冰川科学考察与调查。 冻土,以及冰川地貌和冰川气候等方面开展科学考察,收集冰川、冻土、气候、地质、环境资源等基础数据。 。地球物理参数及标准地层科学

。重点对我国及边境高寒地区的冰川、冰川科学考察与调查冰川科学考察与调查。

冻土,以及冰川地貌和冰川气候等方面开展科学考察,收集冰川、冻土、气候、地质、环境资源等基础数据。

。地球物理参数及标准地层科学考察与调查地球物理参数及标准地层科学考察与调查。重点开展我国大

陆及海域的地球物理参数深部探测及数据更新,中国各地质年代标准地层的综合地层学考察。

。周边毗邻地区科学考察周边毗邻地区科学考察。基于我国周边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

察的已有工作基础,扩展科学考察的范围和深度,加强对东北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毗邻地区,及跨境山脉、跨境河流、跨境成矿带等区域的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

。全球典型区域科学考察全球典型区域科学考察。参与或主导国际和区域性的科学合

作,联合开展跨国综合科学考察。重点加强在非洲、南美洲等典型区域的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

(二)科技资料整编和科学典籍、志书、图集的编研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各学科领域在长期的科技活动过程中积累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整编以及典籍、志书、图集的编研,促进科技资料的共享和利用。

空间环境数据整编。重点开展天文底片、古代天文记录文献及相关资料整编,气象历史数据资料整编,特大灾害天气历史资料整编。

地球物理资料整编。重点开展中国大陆地壳结构与岩性分

布的深部地球物理、岩土工程基础技术数据整编。

全球重点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料收集整编。开展全球矿产资源基础资料、生态要素基础资料、重要区域(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科技计划项目积累数据、资料的整编。继续开展科技基础性工作积累资料的规范化分类、整理、深加工和共享工作。加强有关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科学考察、调查工作所产生的基础科学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编。

国家大地图集的扩编。系统整合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人居环境学、生态学、人口学等的最新成果,编制一系列多要素的综合地图集,如冰川图集、土壤图集、中国地理区划综合地图集、中国人口健康与环境地图集、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气候图集等。

。编制跨区域、跨年代的气候、跨区域跨时代的地图集编研跨区域跨时代的地图集编研。

生态、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要素的地图集,如亚洲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空间网格化图集,欧亚大陆及邻近海区大地构造与资源分布规律系列图集,古生代区域综合地层及标准化石图集等。

。对《中国动物志》“三志”修编与发展修编与发展。、《中国孢子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进行补充、更新和完善以及数字化建设,增加泛喜马拉雅植物志、中国古代森林资源变迁与生态观编典等特殊地区和历史时期的新志。

农业、林业资源图谱图志编研。以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

为重点,制定资源多样性图谱和图志标准,通过数据分析和加工,建立数字化农业、林业资源多样性图谱和图志。

中国地质矿产志和地层志编研。重点开展从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综合集成到典型矿床的解剖、构成矿物的总结和志书编研,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中国立典地层与全球界线年龄研究。

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志编研。重点开展地质历史时期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相关化石门类志书、关键地质时期古生物群的补充,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编研等。

(三)标准物质与科学规范研制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支撑科技基础性工作发展的标准物质与科学规范研制。

通用性、基础性科学规范研制。开展资源环境等学科领域综合科学调查共性规范、新技术方法规范、重点学科领域术语和实验规范研制以及科技名词审订等工作。

可溯源的标准物质研制。开展痕量与高纯金属、气体、有机化合物、元素同位素标准物质的研制,拓展重点领域急需标准物质以及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其他相关标准物质研制。

另外,支持有关对公益性行业部门重要工作、有关重点领域和学科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其他科技基础性工作,如材料腐蚀、公共安全、环境污染、民族文化、法医等领域的专项调查、科技资料整编和标准规范研制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结合科技基础性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在加强经费投入、统筹协调、评价机制、成果共享等方面提出如下政策保障措施。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一)(一)加大加大经费经费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助的主体作用,继续加大对专项的投入力度,保持专项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拓宽专项的投入渠道,积极探索多部门、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采用稳定支持和竞争相结合的方式,对部分对国家重大需求有重要意义的科学考察调查、科技资料整理和立典志书图集编研等工作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强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布局

完善部门间的宏观协调机制,组织跨部门、跨区域、多学科的协作。充分发挥相关主管部门的作用和积极性,建立联合资助重大科学考察活动的模式。加强国家层面的专项整体规划布局,组建专项高层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专项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深化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管理创新,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充分发挥项目咨询专家组的作用,进一步规范项目的组织实施。

(三)规范评价与激励机制

按照科技基础性工作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倡导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

长期从事科技基础性工作的科技人员在待遇和激励政策上给予倾斜,促使他们安心工作。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从事科技基础性工作,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积极性。制定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倡导成果内在的科学价值,以及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推动成果共享和使用(四)(四)推动成果共享和使用

完善科技基础性工作科学数据汇交和共享机制,推进成果的共享和使用。加强科学数据共享制度建设,强化科学数据共享的制度保障。把成果共享和使用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成果共享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成果的宣传力度,树立共享理念并不断增强共享意识。

附件1: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说明

一、规划编制背景

1999年,科技部组织了基础性工作调研,提出了对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系统收集、积累、综合分析、鉴定和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以支撑探索未知的基础研究和有明确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同年,推出了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和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并予以重点支持。2004年,科技部、财政部将科技基础性工作与平台建设工作合并实施。2006年起,科技部设立了专门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一五”期间支持了109项项目。这些项目的研究进展在为我国科学研究提供权威准确的科技基础资料、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安排,为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科技基础性工作,发挥科技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特组织编制《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注重与《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工作衔接,对科技基础性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工作定位和范畴、发展思路、工作原则、重 …… 此处隐藏:241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公示稿)(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073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