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道法九上知识点(3)
权利。二、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三、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四、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 价值判断: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
程序化建设。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将不断增强。
7. 民主选举: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遵循公开、公平、公
正的原则,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8. 民主决策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
会听证制度。
9. 民主监督的意义:一、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二、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途径:信访举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媒体舆论监督,参加听证会、评价会等。)
10. 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一、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
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二、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11. 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一、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
与民主生活。二、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协商的民主态度。三、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
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二、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三、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 什么是良法: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3. 什么是善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
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
4. 一些概念: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党的十八大把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三、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一、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
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 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一、有利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一、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二、我国政府依法行政,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三、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8. 怎样厉行法治:一、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四、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五、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9.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
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
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 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
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一、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3. 中华文化传承的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
大的包容力。
4. 怎样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 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
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6. 为什么要建立文化自信: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
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7.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8. 为什么传承中华美德:一、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 …… 此处隐藏:338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高等教育]公司协助某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doc
- [高等教育]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 [高等教育]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 [高等教育]仪器分析课程学习心得
- [高等教育]2017年五邑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333
- [高等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 [高等教育]2018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7Howmuchar
- [高等教育]2017年八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 [高等教育]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
- [高等教育]四年级下册科学_基础训练及答案教材
- [高等教育]城郊煤矿西风井管路伸缩器更换施工安全
- [高等教育]昆八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 [高等教育]项目部各类人员任命书
- [高等教育]上市公司经营水务产业的模式
- [高等教育]人教版高二化学第一学期第三章水溶液中
- [高等教育]【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四.压强与
- [高等教育]金坑水电站报废改建工程机电设备更新改
- [高等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简易版
- [高等教育]2017年西华大学攀枝花学院(联合办学)44
- [高等教育]最新整理超短爆笑英文小笑话大全
- 优秀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 阳历到阴历的转换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 华师17春秋学期《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 测速传感器新型安装装置的现场应用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创业个人意向书
- 山东省潍坊市2012年高考仿真试题(三)
- [恒心][好卷速递]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
- 多少人错把好转反应当成了病情加重处理
-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整理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2014-201
-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 广西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统计
- aympkrq基于 - asp的博客网站设计与开
- 建筑业外出经营相关流程操作(营改增后
- 人治 德治 法治
- [精华篇]常识判断专项训练题库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
-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试卷(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