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目标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 .001 ~ 0.38 μm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 ~ 0.76μm之间的遥感技术。】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 - 1000μm之间的遥感称为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 - 1m之间的遥感称为微波遥感。】
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当发生镜面反射时,对于不透明物体,其反射能量等于入射能量减去物体吸收的能量。
漫反射: 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与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
混合反射: 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瑞利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 q < 1。比值因子 q = 2πγ/λ
米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即 q = 3 非选择性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因此称为无选择性散射。 q = > 3
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线性构造: 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
反射率: 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 x 100%
地物反射波谱: 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黑体辐射: 【黑体发出的电磁辐射。】
灰体: 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ελ相等即:ελ=ε但0<ε<1
选择性辐射体: 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ελ不同ε= (λ) 发射率ε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ε= W′/ W(发射率ε就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地物发射波谱:【用曲线表示某物体的辐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此曲线称为该物体的发射波谱。】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工具。安装传感器的平台。
轨道倾角:【轨道平面与基本坐标平面的夹角。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运行周期:指卫星绕地一圈所需要时间,即从升交点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 太阳同步卫星:【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
灰阶:【即若干大小不同并按顺序排列的一系列灰度组合。】
影像分辨率: 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线对/mm)。
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能分辨的两个地物间的最小距离。
红外摄影:【利用红外感光设备进行的摄影。】
旁向重叠:相邻航线间的影像重叠,重叠率通常为20%一30%。地形起伏强烈,重叠率相应要加大。
航向重叠:沿航线方向的重叠,重叠率要求达到 60%或不少于53%。
解译标志:地质解译标志:能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
三基色:红、绿、兰即为三基色。
空间分辨力:传感器瞬时视场内所观察到的地面的大小称空间分辨力。
波谱分辨力:光谱分辨力: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应为光谱探测能力。 辐射分辨力: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
时间分辨力:是指对同一地区重复获取图像所需的时间间隔。时间分辨力与所需探测目标的动态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像主点:航空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称像主点。
像底点:过投影中心的铅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像底点。
二 填空:
按运载工具,可将遥感分为( )、( )和( )。
按电磁波波段,可将遥感分为( )、( )、( )和( )。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的波长范围分别是( )、( )、( )和( )。 物体发射红外线主要与( )有关。
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有( )( ) 。
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的主要大气成分是( )、( )、( )、( )等。
大气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有( )、( )和( )。
解译地质体时,(形状和大小)、(色调和色彩)、(阴影)、(纹理和图案)等是直接解译标志。 解译地质体时,(水系)、(地貌)、(水文)、环境地质及人工标志(植被的分布)等是间接解译标志。
阴影在解译中的作用是( )( ) ( )。
MSS 4、5、6、7的波段范围分别是( )、( )、( )和( )。
三 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能量衰减的原因是什么?
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不仅要受到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水汽和灰尘的散射,而且要受到大气的氧气(O2)、臭氧(05)、水汽(HzO)和二氧化碳(COZ)等分子的吸收和反射,致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显著衰减。
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常用窗口
1 反射窗口区
1) 0.3 - 1.3μm 紫外、可见光、红外,白天作业,摄影、扫描。
2) 1.5 - 1.7μm 和 2.0 - 2.5 μm 白天作业,扫描。
2 反射和发射混合窗口区
3 - 4μm和 4.5 -5 μm 全天侯作业。
3 发射窗口区
1)8-14 μm 主要为夜间作业。
2)微波区 主动与被动。
反射包括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1 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当发生镜面反射时,对于不透明物体,其反射能量等于入射能量减去物体吸收的能量。自然界中真正的镜面很少,非常平静的水面可以近似认为是镜面。
2 漫反射: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与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
3 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说明植被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征及其在黑白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变化。 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
可见光波段:在0.45微米附近区间(兰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在0.55微米附近区间(绿色波段)有一个反射峰,在0.67微米附近区间(红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
近红外波段:从0.76μ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形成一个爬升的的“陡坡”,至1.1μm附近有一峰值,反射率最大可达50%,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中红外波段:1.5-1.9微米光谱区反射率增大。在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的附近区间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反射率下降,形成低谷。
植被:植被掩盖的程度,可见光波段一般使色调变深。近红外波段一 …… 此处隐藏:371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行业资料]创设有效语境 改善英语教学
- [行业资料]微商推广引流的44种方法
- [行业资料]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 [行业资料]锂离子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
- [行业资料]申请执行人长沙市开福区人口和计划生育
- [行业资料]倾听草木的呼吸(初中阅读)
- [行业资料]长沙新环境厂房租赁合同书
- [行业资料]2022年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中
- [行业资料]浦东新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
- [行业资料]企业劳动用工协议书
- [行业资料]最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
- [行业资料]12星座与英语词汇学习
- [行业资料]2008年高考化学科经验
- [行业资料]镇政府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政府工作
- [行业资料]梧州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报告
- [行业资料]大体积砼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 [行业资料]学生干部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作1
- [行业资料]小学语文教师实习个人总结
- [行业资料]2014完美最新奖金制度
- [行业资料]2016年一建建筑实务-重要知识点地质
-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 中国中小企业年鉴(地区数据)
-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ppt
-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知识点
-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
- 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 辽宁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
- 15秋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二
- 2015-2020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深度调研
- 数学八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1.1算术平均数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 油画论文:摄影对当下油画艺术的影响
- 西方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新闻自由——从17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
-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题答案(修改)(1)
-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
- 月份工程进度款结算单62+56
- 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基金行业现状研
- 人教版 PEP 五年级下册Unit1Lesson1 th
- 2014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