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个性签名(3)
当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劳动强度不断加大,巨大的竞争和淘汰机制迫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走入社会,与男性一起工作。在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下,不少女性推迟结婚,或者选择不要孩子。这种在原先看来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行为放在今天也受到了普遍的理解。然而即使是当代,也有许多发达国家地区视堕胎为违法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这些地方,女人可以避免怀孕,但是一旦怀孕却没有终止的权力。如今在各个领域中,女性参与的比例已经大大提高。但是,与其说是女性主义的胜利,倒不如说是在人类发展压力下男性做出的妥协,是男性对女性发出的邀请而非女性自己争取而来。女性主义持续发展,当女权主义者们继续挑战男性主宰地位的时候,后女性主义却站出来反驳,他们拒绝女性主义的一个主要理由是认为,女性主义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把女性塑造成“受害者”,从而制造了一种“受害者”哲学。好象所有的男性都是压迫者,是强奸犯;所有的女性都是被压迫者,是强奸犯罪的受害者。这一度引起一个“回潮”,要求女性回归传统角色,要求母亲呆在家里,认为母亲出去工作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并且认为许多家庭问题都是女性到社会上就业导致的。从传统到现代社会对于女性期待的反复可以梳理出这样一个思路:
传统————现代
“回归”--(发展压力)--→“出走”--(家庭问题)--→“回归”
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最初迫于发展压力接受了女性承担一部分社会劳动,还是因此带来的诸多家庭问题从而要求女性返回家庭,这都是一种男性立场下的男权逻辑。更加严酷的是,在当今时代下,女性必须将社会与家庭的矛盾化解,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已成为现代女性必备的生存技能了,特别是当男性从“帮助者”变成竞争者后,女性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更加巨大。
当男性不再只选择女性作为配偶,当女性可以从同性那里获得生理快感,处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世上还有不可替代的角色吗?阿莫多瓦的这部影片似乎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玛努埃拉是一位单身母亲,带着儿子埃斯特班来到马德里生活。儿子从不知道父亲的事情,母亲只对儿子说父亲已经过世。在儿子十七岁生日那天,母子俩一起去看话剧,儿子在追逐主演签名时遭遇意外车祸身亡。玛努埃拉带着丧子之痛踏上了寻找儿子生父的旅途。
在这部影片中,女性是绝对的主角,男性形象少之又少,未成年的儿子出场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修女的老父亲患了老年痴呆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片中还有第三类形象“凤姐”,是指仅在外貌上变性的双性人,并为男性提供卖淫行为。阿悦就是一位凤姐,他已经完全融入女性圈子,成为“闺蜜”式的人物,也正是他为玛努埃拉提供了很大帮助。导演用这样反讽的方式将通常以“施救者”身份出现的男性角色消解了。当儿子的父亲以男性身份面对玛努埃拉时,他处于一种被动的、失败者的地位,无能为力渴望得到她的宽恕。修女意外怀孕后搬来和玛努埃拉同住,受到她的悉心照顾。本该由男性(父亲)承担的责任由两位女性完成了。在这里男性不但处于缺席的状态还将痛苦(修女被传染艾滋病)带给女性。
与那些直白歌颂女性的作品不同,这部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也并非完美,甚至是为传统所不容的。首先,玛努埃拉作为一个母亲形象,导演打破了传统对于女性形象要么“天使化”要么“妖魔化”的刻板印象。其次,片中的配角罗萨是位修女,常年做义工帮助别人,即使这样神圣的形象,她也因受到男人的诱惑而承受了痛苦。片中的其他女性角色还有女演员,她是个同性恋,她的搭档是个吸毒者。可以说在本片中没有一个女性角色是“正常”的,但这些女人在面对同样的不幸时所做出的反应却是相同的。与男性不同的是,当面对困难时,男性倾向于独自面对,而女性倾向于寻求帮助,如果找不到男性帮助者,她们往往也会与同性聚集起来共同面对。片中的女性角色各有各的痛苦,她们聚集起来互相支撑和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男性反而是遭到拒绝的。
玛努埃拉不再被束缚在母亲的角色中,影片行进到后半段,她成为女演员的助理又登台演出,帮助阿悦和修女,我们甚至快淡忘她是一位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母亲。当她踏上寻找儿子生父的路途,她就从一个心酸的母亲身份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女性象征,一个所有女性角色的总和。这时的玛努埃拉独立、坚强,能够做出决断,她的形象渐渐向男性转变,她承担了所有对男性角色的要求。但是,难道女性意识的觉醒就是让女性推翻男性然后取代男性、变成男性吗?这大概是激进的女性主义最容易走向的极端。格罗斯认为:“性别差异就像阶级和种族差异一样,是身体的差异。”不可否认,在生理上,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伤害,而伤害往往来源于男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女性和男性一样,反而是对女性特质的忽略。影片中玛努埃拉说了这样一句话:“女人为了避免孤单可以忍受一切”。导演打破了我们对于女性顽强精神的骄傲,坚强不是她们的选择,而是她们唯一的办法。
面对不公与苦难,男人往往选择报复和奋斗,而女人则更多选择宽恕和容忍。一个男人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如果选择忍让,人们会认为他受到了侮辱,是一种逃避的懦夫行为。社会对他的期待是“反抗”;而一个女人选择忍让,人们立刻会与女人天生的母性联系起来,对她的期待是“包容”。母性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容易波及他人,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在动物世界,一个雌性动物可能会像对待亲生的一样养育非亲生的幼崽,而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在雄性动物身上,它们会立刻赶走或咬死其它幼崽。
尽管儿子的父亲对玛努埃拉造成巨大伤害,但是她给他们的儿子取和他一样的名字;修女受到了同一个人的伤害,却也给自己的孩子取同样的名字。影片的最后,在修女的葬礼上,玛努埃拉终于见到儿子的父亲,他以一个女人的形象出现,却不得不站在一个男人的立场。这时的他只是一个生命将尽,寻求宽恕的失败者。在他的恳求下,玛努埃拉将他和修女的孩子带给他看,还将死去的儿子的事告诉了他。面对伤害,玛努埃拉选择宽容。可是我们清楚,
她首先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一个母亲,而母亲这个角色已经成为她生命的全部了。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谈自己的创作
我10岁的时候才开始看电影,因为在我们居住的村镇难得放映电影。60年代初我在卡赛雷斯上中学时,就能经常去电影院了。当时放映的是美国的喜剧片,弗朗克·塔什林或者布莱克·爱德华兹的作品,也有比利·怀尔德执导的一些影片。我很喜欢斯坦利·多宁的《在公路上的两个人》(1967)。我观看了法国“新浪潮”电影崭露头角时的影片,有特吕弗的《四百下》,戈达尔的《精疲力尽》。我还看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伟大影片,有帕索里尼的早期作品,维斯康蒂和安东尼奥尼的影片。这些影片令我记忆犹新。上述影片中没有任何一部涉及我的生活,但奇妙的是,我感到它们所揭示的世界与我是那么接近。 …… 此处隐藏:124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节日庆典大全]2017南方特大雪灾回顾
- [节日庆典大全]关于国庆节手抄报字
- [节日庆典大全]中元节(七月半)写包称呼
- [节日庆典大全]关于母亲节的感言
- [节日庆典大全]欢度春节手抄报
- [节日庆典大全]重阳节的小故事
- [节日庆典大全]中秋节创意段子
- [节日庆典大全]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
- [节日庆典大全]公司领导在春节聚餐宴会上的祝酒词
- [节日庆典大全]2017年春节员工福利、客户拜访及困难职
- [节日庆典大全]元旦文艺汇演小品剧本
- [节日庆典大全]母亲节
- [节日庆典大全]春节慰问资金请示大全
- [节日庆典大全]教师节座谈会教师代表发言
- [节日庆典大全]幼儿园三八妇女节活动简报大全
- [节日庆典大全]公司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大全
- [节日庆典大全]2017年万圣节节目主持稿
- [节日庆典大全]第29个教师节表彰活动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 [节日庆典大全]2017春节电子小报模板
- [节日庆典大全]晚会节目单模板2017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