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顿悟人生,高二作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18
导读: 篇一:顿悟人生短语6 顿悟人生短语6 ?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 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 用中庸拒绝极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选择决策,用自觉端正态度,

篇一:顿悟人生短语6

顿悟人生短语6

?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 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 用中庸拒绝极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选择决策,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勇气抛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

? 知识是死的,可以传授和学到;智慧是活的,只能悟到和偷到。学习知识可以获得一切,包括愚蠢; 孤独寂寞可能失去一切,除了智慧。

? 知识和智慧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知识是模仿;智慧是创造。知识是被动的接纳;智慧是主动的渗透。知识是仅把书本和表象摄入底片的照相机;智慧是洞悉穿刺事物本质和内核的透视仪。

?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做人尽量往低处走,让着别人,遇见利益和名声尽可能往下退,给自己留下做大的余地。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目标,像山一样挺立在那儿,才可把事做好。

? 胜者注视的是问题的答案,而败者只看到答案的问题;胜者往往是答案的组成部分,而败者往往是问题的组成部分;胜者有计划,败者有托词;胜者常说:虽有困难,还是办得到;败者常说:虽然办得到,但是太困难。 ? 爱所有人,信少许人,不害任何人。明天会遇到什么,明天在哪里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时时保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努力作好诸多可能的准备来应对和面对所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

? 生命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苦和甜来自外界,体味幸福则来自内心。学会感恩,学会满足,让快乐溢满生命的花篮。只要心是晴朗的即使下雨也是晴天!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考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因为思考可以释放能量。通过思考,你能比从前做更多、更出色的工作、获得比现在更丰富的知识。你会从亲身体验中了解到:在积极或兴奋的状态下,你可以完成相当于平时三到四倍的工作量而不会感到丝毫疲倦。精神上的疲惫比实际身体上的疲劳更让人厌倦。所以,当工作成为一种享受,你便会永无止境地奋斗下去。

?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抱怨诸多不如意,可是我们却极少去思考这一切的根本缘由。表面上缺的是金钱,而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

? 只追求成长,不追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笨拙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之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

? 成长很简单,只需要行动和一个笔记本,每天总结自己,改正自己一点一滴的毛病.成长并不仅仅是看很多书,学很多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把这些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才有意义.每天坚持行动,记笔记,不断改正缺点,不断进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不要抱怨自己没有出生在富豪之家,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差,不要抱怨没人赏识自己......生活中会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我们的是垃圾,我们也可以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巅峰。这个世界只在乎我们是否在到达了一个目标,至于到达的方式,是坐飞机还是乘火车,还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其实并不是最重要

篇二:高二作文素材——人物

科学先锋徐光启

他父亲居丧的3年期间,就在他家乡进行农业试验,总结经验,写了《甘薯疏》等农业著作。1613年秋至1618年闰四月,徐光启又来到天津垦殖,进行第二次农业试验。1621年又两次到天津,进行更大规模的农业试验,写出了《北耕录》等著作。这两段比较集中的时间里从事的农事试验与写作,为他日后编撰大型农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622年启告病返乡,继续试种农作物,同时开始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农书,以实现他毕生的心愿。崇祯元年(1628年),此书写作才初具规模,直到去世也没有给书定稿。这部农书最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在徐光启死后的第6年,刻板付印,并定名为《农政全书》。

速用句评:只要选定了方向,并且不懈努力,就自然有高飞成功的时候。因为徐光启的不放弃,所以他用零碎的时间写成了一部科学的大书,人生的大书。

速用方向:方向 积淀 成功 放弃 得失 忙闲 3、低调谦逊的徐光启

徐光启考中进士,通过殿试测试,被皇帝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为当时已有惯例:非进

【人物简介】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1612年,担任历书纂修官,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盘等观象仪。次年遭攻击,称病辞职,屯耕于天津。熹宗即位,因为志不得展,称病辞官。后复职,后因为忤逆魏忠贤被革职。崇祯元年(1628)召还,奉敕督领历清军。三年,疏陈垦田、水利、救荒、盐法等拯时急务,擢礼部尚书,奉旨与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等修正历法。赠少保,谥文定。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著有《徐氏庖言》、《诗经六帖》,编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人物事略】 1、 知行合一的徐光启

徐光启20岁考中秀才,但是他36岁才中举人,43岁才考中进士。在考中秀才后的十多年里,因为家境贫寒,连年自然灾害,他参加举人考试又屡试不中,这期间,他备受煎熬。为了支撑家庭的生计,他不得已在家乡和广东、广西教书,他看到一位读书人死读书从而发狂发疯,于是他开始质疑当时流行的心学,认为流行于明中叶以后的陆王心学所主张的禅静顿悟、反对经世致用,实为误国害民。

速用句评:“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句话最初不是为了徐光启而说,但是徐光启却将其体现得最好。

速用方向:转折 贫穷 醒悟 生活 苦难 财富 2、集腋成裘的徐光启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在农学成就上的集中体现。但是书并不是一气呵成的。徐光启在为

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他前景一片光明。当时,他的文章得到馆师的交口称赞。中国历来“文人相轻”,而徐光启先生对同学们一向尊重,且心怀儒家中庸之道,虚怀若谷,行事为人不愿意张扬跋扈,纵是才华横溢,也不锋芒毕露,头角峥嵘。所以,他常常有意放弃一些做馆课文章的机会,以便让同学们都有机会得到馆师的嘉奖。这样的精神,在他以后的仕途生涯中,一直成为他内心的行事做人的原则。也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保持自己的特立独行的同时而不受到同僚的攻击,最后位极人臣,科学研究也取得极大成功。

速用句评:水处下地,故莫与之争。水并非是不争,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尽头是远方。有了自己明白的方向,所以水最终汇入大海,永不枯竭。

速用方向:退让 低调 策略 胸怀 4、为官清廉的徐光启

徐光启最后做到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位极人臣。明代时,在徐光启的家乡上海老城厢曾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潘半城,徐一角”,意思是潘家的私人园林气势浩大,几乎占了半个上海城;而为官比潘家大的徐光启,却只辟处上海城的一只角。学者张溥曾到过徐光启寓所,见他在案前奋笔疾书,房间仅一丈见方,除书桌、书柜、椅子外,墙角放着一张床,身边只有一位老仆帮他做些杂货。他过七十岁生日时,在京城不发请帖,一如平常。而且早已写信叮嘱自己在家乡上海的小辈,所有送来的礼物,一概辞谢不受。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送来的贺礼,也婉言谢绝。上海的儿孙辈知道老爷子的脾气性格,照办不误。他死后,人们发现他床上的棉絮已经腐烂,因为他使用的保温的暖水壶早就漏水。

速用句评:独立特性,保持操守,不为习气污染,出淤泥而不染,在官场却做到如此清廉,是不容易的,所以这就是他的难能可贵的地方。

速用方向:清廉 慎独 操守 对比 5、情深意重的徐光启

从1600年他主动到南京拜访利玛窦开始,两人逐渐相知,他向利玛窦学习《几何原本》等西方科学知识,并为利玛窦传教给予很大帮助,利玛窦向他学习中国文化,两人亦师亦友,结

下了深厚的友谊。1611年夏天,利公玛窦神父的墓地改建竣工,11月举行葬礼,徐光启率领北京的教友们参加,并主持仪式。在利玛窦的葬礼上,徐光启没有顾及自己高官显宦的地位和尊容,任凭悲伤的泪水扑簌簌地落下。对利玛窦离世的忧戚和不舍,使他禁不住伸出双手,和落棺的随从们一起拿起绳索,帮助他恩师兼益友利玛窦的棺椁葬入地下,让他安静地长眠于此。又亲自拿起土铲,为利玛窦覆上黄土。

速用句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他在葬礼上的行为是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的规范的。也正是这不规范,才看出他与利玛窦的惺惺相惜,他的情深意重。

速用方向:情谊 道义 豁达 感恩 超越、 【众口评说】

1、我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进士徐光启。——当代著名文化学者 余秋雨 2、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访坐论,无间寝食。——明末清初举人、历史学家、学者查继佐

3、人间或一引先生独得之言,则皆令人拍案叫绝。——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 4、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之作。——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者梁启超评《几何原本》 【同类碰撞】

1、亲自尝毒的孙思邈:他中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朝京兆华原著名的医师与道士。当地有一种毒菌俗名“一群羊”,人人避而远之。他相信通过煮沸换水的方式可以消除毒素。于是他亲自烧火,每煮沸一次换一次水,每换一次水就自己品尝一下,接连换了七次水,终于将毒菌的毒素完全排除。在煮沸的时候,他因为亲自品尝,险些丢掉性命。

2、处心积虑的沈括:1073年,沈括作为钦差大臣到杭州检查农田水利建设。沈括到杭州见到苏轼后,虚寒一番,临行时他向苏轼索要新作,沉浸在昔日旧友的醇醪中的苏轼没有多想,就把近作许多诗词,包括后来授人话柄的《山村五绝》、《吴中田为叹》等均手书一份给沈括。沈括一回京城,立刻在苏轼的诗文中寻章摘句找出一些贬低诽谤新政的句子,加以详细“注释”后迅速呈送给王安石、宋神宗等,并说苏轼这些诗句“词皆讪怼”,如何居心叵测,如何恶意诽谤新政,藐视朝廷讽刺皇上等等,不愧“文字捕快”称号。王安石因此改变了对沈括的看法,他对神宗说“沈括是小人”。

【运用实例】

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

彭勇

徐光启影响了历史400年,注定还要影响一代代更多的中国人。

已经31岁并且有了12年教龄的徐光启把心一横,出远门谋生。这次南下,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韶州教书先生徐光启便在此认识了他平生第一个传教士朋友——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这两人的相识,对于中国科学史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徐光启从郭居静那里知道了天主教的教义和西方科学知识。这是一次多么富有启蒙意义的

冲击!可以想象,我们的徐老师面对着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在一阵阵眼花缭乱过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上帝啊,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岂能活得太无奈!

于是,徐光启当机立断,邀请郭居静到自己的家乡传教,西方传教士正式登上了上海的舞台。来而不往非礼也,天主教也向好学又好客的徐老师打开了大门,就在徐光启38岁那年,他在赴京参加考试途中,终于和著名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会面了。

三年后,已过不惑之年的徐光启,不仅在科举考试的阶梯上渐行渐高,而且在宗教信仰上也找到了坚定的方向。与其说徐光启膜拜了上帝,不如说他膜拜了朋友——传教士有他的国度,但真理没有国度,大可拿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

更重要的是,“八股”仕途没有磨灭徐光启敏锐的触觉。他已经看到,这群朋友身上有中国先儒所没有的特点:学有专长,技术兴国。当时的晚明,海外贸易快速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但政治日趋衰败,女真族的军队在步步紧逼,农民起义的烽火在点点燃烧。徐光启深深地感到,只有关注农兵、崇尚实践,才能延长明朝微弱的呼吸。

他的官做得也不大顺,三起三落,可是信仰上帝的技术型官员徐光启,只要在任上,就没那么多酸文假醋,他卷起袖子埋头实干。他的宗旨就一条:关心国计民生。办法呢?农业和防务,两手抓。

徐光启主政的最大成就,应该是编写《崇祯历书》。由于钦天监(明朝官署名,掌管观察天文、制定历法)推算日食不准,崇祯皇帝召回了已退休的三朝旧臣徐光启,要他主持历法改革。70岁的徐光启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各种测量与编制工作中,他的国际友人汤若望和邓玉函也加入其中,一大批年轻官员担任助手。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部用西方天体理论指导的历书,终于完成了。

顿悟人生,高二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zuowen/97461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1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