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2)
——选自孙炳辉等《德国史纲》、《历史》必修二(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邦德国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并用一句话评价其对西欧经济所发挥的作用。(6分)
【答案】(2)特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用:西欧经济的“火车头”。【解析】(2)根据材料“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等信息,结合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内容,概括得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根据材料“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日本,被誉为‘经济奇迹’”,结合所学可知德国是西欧经济的“火车头”,起到带动引领的作用。
1.(2017年江苏卷,18,3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1990—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变化,就本区域范围内比较,三者增幅比例基本趋同,故D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只是投入比例稍微少一点,故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发展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比例,故B项错误;三类国家在
6
三大产业明显体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C项错误。
【名师点睛】历史图表题解题技巧
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2.(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5,4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B
【解析】C项是无关项,并且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更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与题意要求不符合。B、D 两项是错误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这种转变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较高。首先突破点是材料内容的时间,其次定位是美国,通过这个定位要回忆教材相关的内容。时空定位后再看材料内容,内容反映的是20世纪70
年代的美国在面对着二战后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而采取的减少政府干扰经济发展的做法,并不是要把权利下放到州政府,此处的关键点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依据此点可以排除C项。3.(2017年4月浙江选考,23,2分)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7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1913—1950年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以及战后经济的恢复,所以其经济增长应该是非常缓慢,故C项符合题意。
4.(2017年天津卷,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2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4分)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分)
【答案】(1)经济高速增长(2分)。凯恩斯主义(2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2分)。
(2)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2分)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4分)
(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4分)
【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可知上述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第二小问,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得出。
8
(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可以与1929年的经济危机相比,本次危机主要表现价格上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三小问,考生可以从凯恩斯理论的内容得出答案。
(3)根据材料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方面回答。
【名师点睛】本题围绕现代世界的经济发展,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复杂性的热点。第(1)(2)问实际上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以及考查到考生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分析能力。本题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 …… 此处隐藏:133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石油钻采专业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 [资格考试]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麻风病防治知
- [资格考试]道路勘测设计 绪论
- [资格考试]控烟戒烟知识培训资料
- [资格考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安全员
- [资格考试]photoshop制作茶叶包装盒步骤平面效果
- [资格考试]授课进度计划表封面(09-10下施工)
- [资格考试]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读后感
- [资格考试]2007年广西区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软件实施工程师笔试题
- [资格考试]2014年初三数学复习专练第一章 数与式(
- [资格考试]中国糯玉米汁饮料市场发展概况及投资战
- [资格考试]塑钢门窗安装((专项方案)15)
- [资格考试]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2
- [资格考试]2015-2020年中国效率手册行业市场调查
- [资格考试]华北电力大学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 [资格考试]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新进展
- [资格考试]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背诵篇目名
- [资格考试]ISO9001-2018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 [资格考试]论文之希尔顿酒店集团进入中国的战略研
- 全国中小学生转学申请表
- 《奇迹暖暖》17-支2文学少女小满(9)公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 2005年高考试题——英语(天津卷)
- 无纺布耐磨测试方法及标准
- 建筑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
- (目录)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
- 中国期货价格期限结构模型实证分析
- AutoCAD 2016基础教程第2章 AutoCAD基
- 2014-2015学年西城初三期末数学试题及
-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完整版)
- 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1]0
- 突破瓶颈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决策学招生目
-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报告
- Excel_2010函数图表入门与实战
-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数学 13.1 轴对称 (
- 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教程电子教案
- 2010北京助理工程师考试复习《建筑施工
- 国外5大医疗互联网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