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三一轮复习第六章原电池与化学电源6-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01
导读: 双基限时练 一、选择题 1.(2012宁夏模拟)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 是( ) A.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0 B.CH3CH2OH(l)+3O2(g)―→2CO2(g)+3H2O(l) ΔH<0 C.Al(OH)3(s)+NaOH(aq)===NaAlO2(aq)+2H2O(l) ΔH<0

双基限时练

一、选择题

1.(2012·宁夏模拟)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

是( )

A.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0

B.CH3CH2OH(l)+3O2(g)―→2CO2(g)+3H2O(l) ΔH<0

C.Al(OH)3(s)+NaOH(aq)===NaAlO2(aq)+2H2O(l)

ΔH<0

D.H2(g)+Cl2(g)===2HCl(g) ΔH<0

答案 C

2.(2012·西安八校联考)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制

成海水电池。下列关于这种电池的说法: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 电池电极名称一般称为正、负极,故①错;其中活泼的一

极为负极,即为铝合金,②对;海水电池用海水作电解质溶液,③对;铝合金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④错。故选项A项正确。

答案 A

3.(2012·北京模拟)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

确的是( )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反应:2H++2e-===H2↑

C.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pH均不变

D.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

解析 A项,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正确;B项,负极

反应为:Fe-2e-===Fe2+,不正确;C项,因为正极反应为:2H++2e-===H2↑,故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不正确;D项,因为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NaCl溶液中c(Cl-)增大,正确。

答案 D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

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

+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

===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

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解析 B项,负极反应为Al-3e-+4OH-===[Al(OH)4]-,总反

应4Al+3O2+4NaOH+6H2O===4Na[Al(OH)4],从总反应看,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减小,B、C不正确;D项,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由负极到正极,D不正确。

答案 A

5.分析如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中Mg作为负极,③④中Fe作为负极

B.②中Mg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

3H2↑

C.③中Fe作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解析 Mg比Al活泼,在①中Mg做负极,但在NaOH溶液中,

Mg不反应,而Al可以反应,故②中Al是负极。在浓HNO3中铁会钝化,故Cu为负极,Fe为正极。在④中由于不断向Cu极附近通入空气,而O2比溶液中的H+得e-能力强,故Fe失去的电子在Cu极被O2得到。电极反应式应为:O2+2H2O+4e-===4OH-。

答案 B

6.(2012·保定质检)原电池正、负电极的极性不仅与电极材料的

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正确的是( )

A.由Fe、Cu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Fe-3e

===Fe3+

B.由Al、Mg与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Mg-2e-+2OH-===Mg(OH)2

C.由Pb、Cu与氯化铁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式为

Cu-2e-===Cu2+

D.由Al、Cu与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

-===Cu2+

解析 Fe、Cu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

为Fe-2e-===Fe2+,A项错;由Al、Mg与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电池总反应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Al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

2+2H2O,B项错;

由Pb、Cu与氯化铁溶液组成的原电池,正极为Pb,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C项错,由Al、Cu与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Al遇浓硝酸钝化,Cu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D项对。

答案 D

7.(2012·济南期末)有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使用两块吸附气体的海

绵状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

-其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CO2Y极:2H2O3+7H2O;

+O2+4e-===4O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入甲烷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

B.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C.在标况下,通入5.6L氧气,完全反应后,有1mol电子发生

转移

D.放电时,1mol甲烷在X极反应时有2mol氧气在Y极反应

-解析 由题意知电池总反应为CH4+2O2+2OH-===CO23+

3H2O,反应过程中消耗OH-,故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选B。

答案 B

8.(2012·惠州模拟)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

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总反应为Mg+H2O2===Mg(OH)2

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H++2e-===2H2O

C.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解析 根据镁与H2O2两种物质的性质,容易知道负极发生镁失

电子的反应,正极发生H2O2得电子的反应,电解质呈酸性,故电池总反应为Mg+H2O2+2H+===Mg2++2H2O;正极消耗H+,pH增大;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答案 B

9.(2012·沈阳六校联考)综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Ⅰ和装置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B.装置Ⅰ和装置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C.装置Ⅰ和装置Ⅱ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

D.放电过程中,装置Ⅰ左侧烧杯和装置Ⅱ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

解析 装置Ⅰ中,由于Zn比Fe活泼,所以Zn作原电池的负极,

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Fe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由于正极有OH-生成,因此溶液的pH增大。装置Ⅱ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正极由于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据此可知A、B皆错,D项正确。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C项错误。

答案 D

10.(2012·银川质检)控制适当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

++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加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

为负极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解析 利用题干中给出的方程式可知,反应开始时,乙中I-在

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I2,甲中Fe3+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流计读数为零时,说明反应2Fe3++2I-I2+2Fe2+已达到平衡状态,若再向甲中加入FeCl2固体,则平衡逆向移动,乙中I2被还原为I-,则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

答案 B

二、填空题

11 …… 此处隐藏:276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三一轮复习第六章原电池与化学电源6-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8933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