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资料 >

南锣鼓巷的过去_现在与未来_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06
导读: [艺术评论] 历史文化是我们的记忆,是理解我们自身、确立发展方向的基础,尊重历史文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编撰性的历史相比,历史文化的遗产更具有真实性。文化遗产是一种无言的历史,是一种更客观的历史,因其无言,故称之为历史的载体、证据,而本质

[艺术评论]

历史文化是我们的记忆,是理解我们自身、确立发展方向的基础,尊重历史文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编撰性的历史相比,历史文化的遗产更具有真实性。文化遗产是一种无言的历史,是一种更客观的历史,因其无言,故称之为历史的载体、证据,而本质上它们就是历史,无论现代人如何解释和看待它们,它们就是客观的历史真实。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由文物、历史遗存和历史街道及其格局共同构成了元明清时期的重要城市文化遗产,遗产的核心是以四合院建筑艺术为

表现形式的传统建筑文化。四合院在街道空间中呈现出来的景观艺术,作为真实、客观的文化遗存能够帮助我们解读过去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子。在全球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我们要认识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要保护它留下的物质遗存,因为它是中国的历史和记忆,它是越来越稀缺的且不可再生的。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建筑文化使我们在直面历史中返观自身,在回顾历史轨迹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所拥有的价值,增

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76

NO.3 of 2009

周浩明

[深度观察]

强自豪感,在发展的过程中坚守中国文化的领地,抵制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冲击,为本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南锣鼓巷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首批划定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对明清北京城进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位于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东侧,与什刹海隔路相望。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临地安门东大街。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与皇城只一街之隔,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仍然保持着元代“鱼骨式”的胡同格局,是北京城内胡同系统最为完整的片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积淀在片区保留了大量完好的四合院建筑和文化胜迹,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有价值的历史遗存20余处,是北京旧城历史风貌保护较好的街区,也是北京旧城居住街区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见图1)。

道景观各有鲜明的风格,显现着不同的理念,蕴藏着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在整个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体系内处于不同的层次和相互关系,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明确针对性、分清主次、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需。

四合院宅门景观   南锣鼓巷是北京旧城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居住区,从数量和质量上衡量,四合院建筑都是保护区内的主体,既是物质遗存保护的主体,也是价值承载的主体。四合院是内敛型的建筑结构群,面向胡同设立的宅门最能体现北京的历史街区特色(见图2、3)。通过形制的区别,宅门标识着宅子主人在社会上的等级序位,体现着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宗法观念。在南锣鼓巷一扇扇不同等级的宅门背后,历史上曾经存在着官衙(北兵马司)、名园(可园),豪宅里曾居住过皇戚(婉容出嫁前的故居在帽儿胡同)、高官、富商。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尼采语)!有官阶地位或

街道空间中的四种景观艺术形式及其内涵与价值

南锣鼓巷片区是以居住为主的历史片区,经过700余年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历史街道景观。现有的街道景观,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主要的形式,代表着四个典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第一种街道景观是以传统的四合院居住建筑为主,青砖灰瓦、朱门石鼓构成的四合院宅门景观。第二种景观是由西方古典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结合的折衷式建筑,材料是中国的青砖灰瓦,样式上却是西洋式的。第三种景观由沿街商业建筑组成,其中一部分是对传统建筑内部空间的转型利用,其建筑主体结构没有改变,只是在商业标识、植物等半固定元素上有区别;另一部分把传统四合院建筑的沿街立面改造成了现代的简洁形式,高窗明玻,街道和室内的景观相互渗透成为一体。第四种景观是直线造型、以钢筋混凝土和玻璃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建筑,使用功能分为居民楼、剧场、教学楼、办公楼等。这几种街

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修建屋宇式大门;普通百姓则修建墙垣式大门。大门的形式反应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宅门的形制和艺术装饰细节所体现出来的等级秩序,归根到底来源于统治哲理上的原因——即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尊卑上下秩序的需要。保护四合院,保护历史街区内的文化遗产,是当代人和后世从建筑形式美的欣赏中理解上至《周礼》下至明清宗法所规定的等级秩序如何具体物化到大至城市总体布局、小到建筑的局部细节的有效途径,让人理解这是一种通过建筑艺术实现“秩序”教化、巩固统治的手段[1]。

折衷式西洋建筑景观  每一个城市都会发生

变迁,无论是使用功能还是物质结构的艺术表现形式。南锣鼓巷片区中有一些近现代时期出现的中西合璧的折衷式西洋建筑(图4),零散分布在不同的胡同中。它们是中国向西方工业革命强国学习引进的部分成果,是国人向西方求索的物证。片区内的

2009年第3期

77

[艺术评论]

折衷式西洋建筑,以仿巴洛克式的门楼居多,单体建筑较少。建筑艺术形式、建筑技术在南锣鼓巷的引进,最终形成了中西结合的折衷式西洋建筑艺术。由于这类建筑在保护区中数量很少,再

图1、南锣鼓巷入口牌楼

图2、四合院的宅门

加上部分材料与装饰的本地化,在旧城街道景观中逐渐与传统建筑在色彩上靠拢,以明显的西方特征和中式特点相结合的建筑形式融于环境中,别具一格。

现代主义建筑景观  理性的

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在南锣鼓巷出现是在20世纪下半叶。出于对19世纪历史主义的反感和以建筑和技术变革社会的理想,现代主义建筑以其去装饰化的简洁性、经济性、标准化而被大量采用。保护

图3、四合院的宅门

图4、南锣鼓巷中的西洋门楼

区内矗立着装配式居民楼和造型简洁的教育建筑,以其超大的体

量和高度冲破了平面网格式的旧城肌理。历史文化街区中蕴涵的核心文化遗产在其经济基础被工业文明撼动的同时,渐渐在空间上失去了控制权和话语权。

沿街商业建筑景观  商业是资本的前沿阵地,商业建筑围绕利益而存在。南锣鼓巷片

区内的现有的商业建筑按照建筑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利用传统四合院沿街建筑的传统立面形式,另一类则是由传统建筑立面改造而成的现代立面形式。第一种类型合理利用了传统建筑的实体,保存了传统建筑的尺度、色彩、样式与意象,旧城风貌的神韵依然(见图5左),对保护区内的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危害不大。而第二类则多数明显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形制与装饰细节,所采用的现代材料、装饰手法和构造方式与中国传统建筑差异过大,已经偏离了保护区的整体风貌。历史文脉在这类商业景观艺术中发生了变异,街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和整体性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见图5中)。从商业建筑的分布来看,南北走向的主轴线——南锣鼓巷以创意商业和文化休闲为主,沿街东西两侧开设有酒吧、各种风味的餐馆、书店、杂货店、宾馆、服装加工店、建材加工部、工艺品店等。除了

78

NO.3 of 2009

[深度观察]

以文化休闲为主的南锣鼓巷外,以日用杂货经营为业的街道还有南下洼子胡同和帽儿胡同西段,这种性质的商业街道是纯粹功能性的景观形式,最显著的特色是俗艳醒目的商业招牌,没有任何与街区的传 …… 此处隐藏:595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南锣鼓巷的过去_现在与未来_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217954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