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论文大全 >

最新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七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30
导读: (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

(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二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不断优化改革,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侧重小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更加重视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为日后初高中学习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过渡阶段,教师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是入门级别的基础知识,在难度上处于中下水平,是大多数小学生都可以学好的。小学时期,许多学生的数学水平都差不多,但一旦进入初中,就显而易见地看到曾经成绩差不多的孩子在数学成绩上拉开了巨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方式不同,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自己的数学知识,那么一旦进入初中就为时已晚了。初中数学不再同于小学数学,没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就难以学好。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数学学起来也会简单许多,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就是一种将具体的数字形象化,并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数字运算。而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就具体的数学问题而言,将题目中的数字形象化,并结合具体的题目情景,运用逻辑性的数学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依存于现有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在认知水平方面的差异较大,并且就同一个学生而言在不同的方面水平也不同。有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好,可以迅速理解题目的意思,快速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其所能碰到的题目上。但有些学生却不然,他们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显然不行,无法进行知识的浅议,灵活地将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的问题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可有效改善这一情况,让学生们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效率。

大多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许多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都要依赖教师。比起其他时期,教师的引导更加重要。

1.数形结合,拓宽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将各类数学知识进行关联沟通,数形结合可以很好地将抽象与形象、数量与空间的关系进行转换。有许多数学公式都过于抽象化,小学生难以理解,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教授长方体的体积,有许多不同的表示,可以用长乘宽乘高或用底面积乘高来表示,许多学生可能就对这个单一的公式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用教室来作比较,可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也更方便理解。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思维。

2.创设情境,引导实践。小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认知都不是特别全面,在培养数学思维时,要结合具体情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特别是面对刚刚接触到的东西,直说名称与书本上的平面图形,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有关空间几何的认知课上,教师如果只是指着书上的立体图形告诉学生这是立方体或长方体,他们可能会迷茫地听完整节课。但如果教师以一种搭搭乐的形式来上课,带一些积木,给学生们观察、游戏,就很容易理解了,具体情境结合实践更容易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思维。

3.联系生活,实践教学。理论来源于实际也高于实际,教师在教授知识或讲解题目时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对题目做一些指导。讲解一些课本上比较深涩或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类比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事,将题目变得更加简单。讲解完例题,也可以出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题目,来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小学奥赛的经典题目鸡兔同笼问题就很贴近生活,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因贴近生活其难度有了一定的下降,也方便教师对学生做出一些正确的引导。这样很容易将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方便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十分重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运用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并教会他们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课程,但如果拥有数学思维,就会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具体化,会渐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没有学好数学只是没有用对方法而已。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三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较快的时期。在小学教学中思维训练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去培养和扶殖学生的创造力,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给孩子们创造发展思维的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要造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教学三年级除法的简便算法时,有目的地写出几组如同8500÷17÷5这样的算式,然后教师口算,学生按脱式进行计算,这样同学们就会感到教师“神”了,这时教师趁机说明,计算这类题有窍门,谁都会算,同学们便会“求知若渴”,急于知道这窍门。教师诱导,一个被除数除以两个除数等于什么呢?让学生自己找到“窍门”。这样课堂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学生的积极思考是从疑开始的,教师只有善于激疑,设疑才能开拓学生思维。但是还要注意,问的问题必须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思维积极转动起来。如教第二册应用题时,学校买回25个乒乓球,用去5个,还剩多少个?教师提问:这道题告诉学校乒乓球的事,乒乓球怎么了?(学生答用去5个)接着问,用了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有的答减少,有的答拿走了),这样把应用题中反应生活的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同时发散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将3根小棒分成一堆,9根小棒可以分成几堆?为什么?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9根里面有3个3根小棒,正好分三堆。这时我把9根小棒改成10根小棒,问,还是3根分一堆,可以分几堆?学生在继续动手操作中清楚地知道,10根小棒里有3个3根小棒,可以分三堆,剩余一根,不够分1堆。那么剩下的“1”根是余数。这样学生自己操作理解了除法余数的含水量义,通过动手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 …… 此处隐藏:391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最新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七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20460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