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资料大全 >

_十一五_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_建筑能耗统计方法与能效标识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19
导读: 建筑能耗 特别关注 The Special Focus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建筑能耗统计方法与能效标识技术研究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郝斌 程杰 丁洪涛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刘俊跃□ 重庆大学

建筑能耗

特别关注

The Special Focus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建筑能耗统计方法与能效标识技术研究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郝斌 程杰 丁洪涛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刘俊跃□ 重庆大学 刘猛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吕晓辰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刘长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林常青

建筑能耗

课题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系列符合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建筑能耗统计方法与建筑节能技术经济政策体系。首先从我国各类建筑用能终端约束模型出发,按不同建筑类别研究建筑能耗统计方法和分析模型,建立不同气候区各类建筑能耗统计方法,并建立初步的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同时根据建筑用能和节能技术的不同特点,研究建筑用能特性与需求、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性及建筑节能技术定量评价。

为了建立新建建筑节能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分析不同气候区域建筑能效标识的测评内容和方法,建筑能效标识的形式,建立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体系,设计建筑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并通过实际工程的试点应用来检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实施效果。

在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方面,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调研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基金方案,围护结构和室内采暖系统改造的激励政策,热源热网系统改造的激励政策,可再生能源在既有建筑中应用的激励政策等,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激励政策;对我国建筑节能资金进行测算,针对新建和既有建筑节能不同的投融资计划、运行机制、模式,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和投资收益分配模式等,提出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特点的建筑节能投融资机制。

通过分析国内外建筑节能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障碍,建筑节能服务标准,建筑节能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筑能效审计机制等,设计覆盖建筑节能全过程的建筑节能服务标准与监管政策,为建立和培育我国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奠定基础。

采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统计方法,对各类样本建筑终端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民用建筑基本信息、民用建筑能耗数据、民用建筑集中供热供冷量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情况等。建筑能耗统计工作试行三年多来,制定并完善了《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管理办法》,取得了大量建筑能耗基础数据(其中建筑基本信息52万余栋,建筑能耗信息17万余栋),初步掌握了民用建筑能源消耗的实际状况,为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监管体系建设、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等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建筑能耗统计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结合信息化的发展,在建筑能耗统计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报送系统及技术支持平台,如图1所示。系统采取在线录入、逐级上报的模式,在系统中设置了录入员、审核员和管理员多用户操作方式,赋予不同用户相应的使用权限,以保障统计数据的安全、准确和快捷输送。

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住宅能效标识技术、检验监测和管理方法研究

(1)建筑能效测评技术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特点,依托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及节能建筑检测方法,研究提出了包括软件评估、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和性能测试在内的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建立了我国建筑能效测评技术体系。其中软件评估是指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计算软件对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耗能量进行计算;文件审查主要针对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及时

主要研究内容

1、我国建筑能耗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研究

(1)建筑用能终端约束模型

通过机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各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对我国民用建筑终端能耗的约束作用,同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对我国民用建筑终端能耗有显著性影响的刚性约束因子。结果表明,气候、地区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人们居住实态的改变等宏观因素对建筑用能影响显著,建筑节能技术等微观因素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能耗,但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能耗的发展趋势。对公共建筑而言,建筑功能、服务水平是强约束因子;对居住建筑而言,家庭结构和收入水平是强约束因子。

在建筑终端能耗约束因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实际居民家庭能耗数据,对不同家庭结构、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用能情况和家庭终端能耗的对比分析,建立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居住建筑分类模型。在公共建筑方面,以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数据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和机理分析,建立不同功能(如商场、酒店、办公)及服务水平的公共建筑的分类模型。

效性进行审查;现场检查为建筑节能设计符合性检查,对文件、检测报告等进行核对;性能测试指对部分实际应用于建筑物的部件部品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其中测试方法和抽样数量按照建筑节能相关检测和验收标准进行,性能测试范围涵盖建筑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和建筑用能系统等。

我国建筑能效测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项、规定项和选择项,其中基础项指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和方法而计算或实测得到的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耗能量,规定项指除基础项外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围护结构及采暖空调系统必须满足的项目,包括热桥构造、外窗传热系数、锅炉效率等。选择项指高于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用能系统和工艺技术,如可再生能源应用、自然通风、能量回收、用能管理等。

(2)建筑能效标识管理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节能管理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节能建筑实施性能和系统的检测、评估、标识,可以更容易了解建筑物的能耗状况或环境影响,便于从消耗终端进行节能管理和控制。参考发达国家建筑能效标识的实践经验,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并结合我国建筑节能政策法规,通过建立我国建筑能效标识管理体系和

33

(2)建筑能耗统计

根据我国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终端能耗数据特点,

建筑能耗

特别关注

The Special Focus

技术体系,包括标识主体、强制和自愿标识范围、标识等级和方法、第三方原则、与绿色建筑标识及门窗性能标识关系、建筑理论值标识和实测值标识等,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定量化发展。我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体系如图1所示。

以寒冷地区为例,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性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寒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性分析

在建筑节能适用性评价方面,通过分析建筑节能技术的适用

图1 我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体系

性,初步提出了包括5个准则层指标和16个指标层指标在内的建筑节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其中准则层指标(一级指标)包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34

截止到2011年度,在全国开展了116个项目的试点测评工作,共有三批82个项目获得了建筑能效标识。标识项目覆盖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四个气候区域,其中三星级13项、二星级34项、一星级35项;建筑类型方面,公共建筑38项,居住建筑44项。建筑能效标识试点工程应用的成功实施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为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发展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括技术性、节能效果、经济性、环境性和社会性等5个指标,指标层指标(二级指标)包括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设备与系统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运行管理四大类16个指标。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激励政策研究

我国既有建筑量大面广,其中大多数属于非节能的高能耗建筑。对不同气候区域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围护结构和室内采暖供热系统、热源热网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调查分析后显

3、建筑节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1)建筑用能特性与需求分析

对我国建筑用能特性与需求的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北方地区采暖能耗与采暖方式有关,尽可能采用城市集中供热热网,增大热电联产供热范围,减少区域锅炉使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采暖能耗;改善夏热冬冷地区采暖现状需要综合考虑舒适性和节能性,应主要以采用空气源热泵的局部间歇采暖方式为主;对于非采暖住宅用能,南方用电和燃气消费量高于北方城市,能源消费受地域气候、设备使用情况以及居民生活习惯影响导致差异显著。在公共建筑方面,空调是办公类建筑最大的能耗终端和电力负荷终端,其次是照明和办公设备能耗,且空调能耗所占比例随纬度变小增大。

示,资金匮乏和经济激励缺失是制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拓展融资渠道和完善经济激励政策是目前的首要措施。按照建筑节能市场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通过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效益、外部性、相关主体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课题提出了建筑围护结构与室内采暖供热系统和热源热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体系,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经济激励政策体系,如图3和图4所示。

(2)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性分析与评价

以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确定我国各气候区典型的各类建筑节能技术,包括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设备与系统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和运行管理节能技术,并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被动式太阳采暖、自然通风、蓄热墙体、诱导+夜间通风、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等六种被动式调节手段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选择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分区的被动式节能技术。

图4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经济激励政策体系框架

图3 建筑围护结构与室内采暖供热系统和热源热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体系

建筑能耗

5、建筑节能的投融资机制研究

根据不同类型政策模式对建筑节能增量投融资的经济影响和作用机理,基于市场准入与能效标识结合、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模式、节能监管框架下的建筑节能增量投融资模式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的六种新型管理模式,包括业主方项目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方式、BOT方式(建设-经营-转让)、PPP方式(公私合作伙伴)、EPC方式(设计-采购-施工)、以能耗监测平台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方式(能耗监测-节能效果计量-投资收益分析)。课题研究突破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过程管理,而是将其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整体来考虑,明确改造过程与其前后阶段的衔接,进一步开拓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思路,为切实解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管理问题提供支撑。

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例,合同能源管理是国内外建筑节能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是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能源系统诊断、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节能项目设计、帮助节能项目融资(或投资)、选择并采购节能设备、承接施工安装调试、进行项目管理、培训操作人员、合同期内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系列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按合同约定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和商业运作模式,其结构如图5所示。

在建筑能效审计方面,课题提出并建立了“一执行,两反馈”的建筑能效审计机制。“一执行”即职能部门依据国家法令条例要求,出台建筑能效审计专项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等,法规政策明确监管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监管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实行监管职能,执行机构依据政策和标准体系开展审计并出具审计结论。“两反馈”即一是根据审计结论对建筑能效审计机制中各项体制和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向社会公示审计结论,根据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对各项体制和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在建筑能耗审计机制中明确了建筑能效审计的对象、审计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建筑能效审计指标修正方法、审计流程及审计结论的建议。其中,建筑能效审计对象包括城镇住宅建筑、中小型公共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农村建筑;审计指标体系分为总体能源需求合理性审计、分类分项能耗合理性审计和建筑用能系统及设备性能指标审计三个层级。

图6 建筑节能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结论

1、课题建立了我国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和能耗信息管理平台,并在全国79个城市组织了试点应用,构建了全国建筑能耗数据库,通过对能耗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探讨了各类建筑用能特性和终端能耗构成,为深入开展和

图5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示意图

实施建筑能耗定额制度创造了条件。

2、课题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建筑能效标识方法、检测

6、建筑节能服务标准与监管政策研究

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发展建筑节能服务产业,是创新建筑节能发展模式、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调研和分析国内外建筑节能服务体系现状,提出了建筑节能服务标准体系、质量控制和发展政策的相关建议,以及我国建筑节能服务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和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及重点领域。我国建筑节能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如图6所示。

方法、管理与运行机制,编制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建立了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在20个省市100余项工程中进行了建筑能效标识试点应用,为建立我国建筑节能认证制度、推进我国建筑能耗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

3、课题建立了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性评价体系,提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激励政策、管理模式、服务体系和能效审计制度,为促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和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提供了支撑。

C

35

_十一五_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_建筑能耗统计方法与能效标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181876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1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